1.综合题- (共2题)
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先进,思想活跃,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科技领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是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材料二 破布制成的优质纸从约公元100年起就有了,并很快取代了书写用的笨重的木片和竹条。但是由于纸不象木片那样经久耐用,而且它早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很久就有了,所以不能不有悖常理地认为,某些书的散失应归咎于纸。但是造纸术这一伟大发明对人类历史来说具有无可估价的重要性。
材料三 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材料四 公元1001一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

材料一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是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1)概括材料一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列举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材料二 破布制成的优质纸从约公元100年起就有了,并很快取代了书写用的笨重的木片和竹条。但是由于纸不象木片那样经久耐用,而且它早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很久就有了,所以不能不有悖常理地认为,某些书的散失应归咎于纸。但是造纸术这一伟大发明对人类历史来说具有无可估价的重要性。
——《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破布制成的优质纸”的办法是由谁最早发现的?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列举此种纸的优缺点各一项。材料三 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用书》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简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材料四 公元1001一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

——数据来源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中国的两项发明,并分别简述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
2.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的最后一个阶段,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
材料二 清代来华的西方人对科举制大为赞叹。1755年,英国《绅士杂志》在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中提道:“写作是一个有理性的人惟一愿意接受的考试方式……所有作者一致认为,中国的行政管理水平远在其他国家之上……他们的功名头衔均非世袭……每年一度在中国的都城开科取士。”同一时期,中国著名思想家、诗人龚自珍(1792~1841年)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对科举制度提出了猛烈的批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为什么在西方备受推崇,而龚自珍抨击科举导致了“万马齐喑”的现实局面?
材料三 雍正年间,朝廷设军机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材料四 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4)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中国选择了陆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材料一 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
——任晔《明代科考中的南北分卷》
(1)依据材料一,归纳明朝改革科举考试的措施,并简析该措施的积极影响。材料二 清代来华的西方人对科举制大为赞叹。1755年,英国《绅士杂志》在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中提道:“写作是一个有理性的人惟一愿意接受的考试方式……所有作者一致认为,中国的行政管理水平远在其他国家之上……他们的功名头衔均非世袭……每年一度在中国的都城开科取士。”同一时期,中国著名思想家、诗人龚自珍(1792~1841年)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对科举制度提出了猛烈的批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为什么在西方备受推崇,而龚自珍抨击科举导致了“万马齐喑”的现实局面?
材料三 雍正年间,朝廷设军机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教材
(3)从材料三看,军机处的设置,反映出清朝君主制政治制度怎样的特点?这一特点在思想文化领域表现为什么现象?材料四 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4)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中国选择了陆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2.选择题- (共17题)
4.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改变了五代以来政权频繁更迭的局面
①造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改变了五代以来政权频繁更迭的局面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6.
《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
B.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
C.中国在宋代就实现了现代化 |
D.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
7.
“每当人们在中国义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观点的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① |
8.
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
A.苏轼 | B.李清照 | C.关汉卿 | D.辛弃疾 |
9.
下列表格是“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这一表格折射的历史信息准确的是
年代 | 人口数(口) | 人均耕地亩数(亩) | 年代 | 耕地面积(顷) |
顺治12年(1655年) | 14033900 | 27.63 | 顺治18年(1661年) | 5493576 |
康熙50年(1711年) | 24621321 | 28.15 | 康熙24年(1685年) | 6078430 |
乾隆31年(1734年) | 2080957936 | 3.56 | 乾隆31年(1766年) | 7414495 |
A.人口增长速度快于耕地增长速度,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
B.种植技术的改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新品种的改良,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 |
C.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
D.官场腐败,军风军纪败坏,财政虚耗严重 |
10.
清朝前期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写诗词文章,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下列清代诗句中,只有一句可能不会招来杀身之祸。它是( )
A.绿野清阴看总好 |
B.一把心肠论浊清 |
C.明月有情还故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
D.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
11.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所述规定
A.断绝了中外经济交流 |
B.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 |
C.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 |
D.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
12.
2018年3月,西周青铜器“虎鎣”(ying)现身英国,“虎鎣”之前的拥有者曾参与洗劫圆明园,由此获得“虎鎣”等珍贵文物。据此判断“虎鎣”之前的拥有者参与过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3.
引发如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追签订了( )
时间 | 1894年前 | 1900年 |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 80家 | 933家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4.
1925年3月12日,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逝世。孙中山在临终前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里的“尚未成功”指的是
A.没有终结中国的君主专制 |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C.没有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 |
D.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15.
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
D.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
17.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18.
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面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失败 | B.民族矛盾的尖锐 |
C.顽固势力的反扑 | D.民众的盲目排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