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567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8

1.选择题(共39题)

1.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化名人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医圣——张仲景——《本草纲目》B.书圣——王羲之——《兰亭序》
C.诗圣——杜甫——《念奴娇·赤壁怀古》D.画圣——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2.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
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发明了许多农业生产工具,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图中不属于农业生产工具的是(  )
A.曲辕犁 B.木棉纺车
C.筒车D.秧马
4.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你有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5.
元代劳动妇女,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作出重大技术革新。她是( )
A.武则天B.黄道婆C.李清照D.文成公主
6.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
A.《史记》B.《左传》C.《资治通鉴》D.《后汉书》
7.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
A.苏轼B.李白C.李清照D.辛弃疾
8.
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A.澶渊之盟B.金灭北宋
C.岳飞抗金D.签订《尼布楚条约》
9.
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B.大运河贯通南北
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10.
“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出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
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南宋时期D.明清时期
11.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国家
B. 谢和耐是外国人,他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
C. 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 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12.
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南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3.
外贸所得在宋朝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为鼓励海外贸易,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  )
A.市舶司B.中书省C.三司D.十三行
14.
元朝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等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忽必烈诏令司农司编写的书籍是(   )
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C.《天工开物》D.《农桑辑要》
15.
西藏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元朝设置(  )管理西藏。
A.西域都护B.三司C.巡检司D.宣政院
16.
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苗族
B.回族
C.满族
D.壮族
17.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B.秦隋元
C.秦元明D.隋元明
18.
每个时代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宋代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
A.诗B.词C.曲D.小说
19.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堪称史学双璧。这两部著作都有可能记述的历史人物是( )
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
20.
《资治通鉴》说曹操统治北方能“化乱为治”,而《三国演义》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以下关于史书与历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
A.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
B.历史小说与史书内容基本是一样的
C.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了文学艺术加工
D.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21.
由宋代张择端创作,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可作为研究宋代市民生活重要史料的长卷风俗画是( )
A.《女史箴图》B.《秋郊饮马图》C.《村童闹学图》D.《清明上河图》
22.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作者是(  )
A.罗贯中B.施耐庵C.吴承恩D.曹雪芹
23.
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唐诗宋词,再到明清小说,高峰迭起。以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是(   )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红楼梦》D.《水浒传》
24.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清朝历史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与学习卡片内容相对应的是
学习卡片
表现
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严格限制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载重量
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
影响
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A.闭关锁国
B.社会风貌
C.民族关系
D.君权强化
25.
清政府“因(借助)其教(宗教)不易其俗”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册封达赖班禅B.设置驻藏大臣
C.收复台湾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6.
清朝时期,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是(  )
A.西域都护B.军机处C.驻藏大臣D.伊犁将军
27.
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C.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
D.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28.
明朝中期,平息了我国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 )
A.林则徐B.戚继光C.郑和D.邓世昌
29.
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  )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
30.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C.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31.
民族团结、民族友好一直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①昭君出塞 ②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③岳飞抗金 ④清朝册封达赖、班禅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32.
2017年是郑和下西洋612周年,该壮举发生在公元纪年年代尺(下图)中的哪一时段?
A.A
B.B
C.C
D.D
33.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统治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称其危害“等于焚书”。他抨击的是
A. 设宣政院
B. 废除丞相
C. 八股取士
D. 设军机处
34.
如图是一位初一学生历史课堂笔记片断,从中判断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A. 伊犁将军的设置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雅克萨之战
D. 戚继光抗倭
35.
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A.明朝国威的树立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36.
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
①设立西域都护 ②设立伊犁将军 ③设立驻藏大臣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7.
1995年11月29日,第十世班禅大量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隆重举行。“金瓶掣签”制度开始于()
A.顺治皇帝B.康熙皇帝
C.雍正皇帝D.乾隆皇帝
38.
下列著作中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D.《三国演义》
39.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  )被美国NBC电视台改编并取名为《The Monkey King》(猴王)。文中空格处应填写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