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随着二十四节气成为中国又一世界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的世界遗产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观察下面世界遗产图片资料,回答问题。

(1)请按照要求举出上面图片资料中与下列提示相关的历史文化遗产。(写出图片对应字母即可)
①西方文明之源的典型代表是:
②世界不同文化交汇融合的见证是:
(2)上述世界文化遗产可以按不同角度分类,请写出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加以分类。
(3)请就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谈谈你的看法。

(1)请按照要求举出上面图片资料中与下列提示相关的历史文化遗产。(写出图片对应字母即可)
①西方文明之源的典型代表是:
②世界不同文化交汇融合的见证是:
(2)上述世界文化遗产可以按不同角度分类,请写出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加以分类。
(3)请就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谈谈你的看法。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在华洋杂处的通商口岸,与外国人联系密切的买办、富商、洋行职员,纷纷仿照洋人穿起了西服、西裤,着西装的留洋学生也多起来了。清末民初,有人穿着西装祭拜孔子,有人着长袍戴礼帽,女扮男装也成为一种时尚。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随着法令的推行,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
材料二 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条例》,其后康广仁等在广州正式成立了“不缠足会”,并逐渐推广,新学堂则以不缠足为基本入学条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材料三 1913年,中国第一部故事电影《难夫难妻》上演,他以潮州的买卖婚姻习俗为题材,讽刺旧式婚姻压抑人性和虚伪丑恶。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该片主旨为揭露旧礼教对妇女精神的毒害。
(1)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
(2)材料三中相关电影素材的出现与材料二反映的内容有何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因素。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在华洋杂处的通商口岸,与外国人联系密切的买办、富商、洋行职员,纷纷仿照洋人穿起了西服、西裤,着西装的留洋学生也多起来了。清末民初,有人穿着西装祭拜孔子,有人着长袍戴礼帽,女扮男装也成为一种时尚。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随着法令的推行,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
材料二 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条例》,其后康广仁等在广州正式成立了“不缠足会”,并逐渐推广,新学堂则以不缠足为基本入学条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材料三 1913年,中国第一部故事电影《难夫难妻》上演,他以潮州的买卖婚姻习俗为题材,讽刺旧式婚姻压抑人性和虚伪丑恶。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该片主旨为揭露旧礼教对妇女精神的毒害。
(1)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
(2)材料三中相关电影素材的出现与材料二反映的内容有何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因素。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三)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九国公约》
材料二 (一)签字国保证使用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共同对抗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二)各国保证不同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 亚太经合组织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保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
——《汉城宣言》
材料四 下面是当今常见于各种媒体对几种伙伴关系的基本表述: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美日: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中日:和平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1)材料一中条约的签订分别对日本、美国、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二中文件签署的背景,指出这一时期中美日三国之间形成的关系状态。
(3)根据材料三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指出对中美日关系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总结20世纪亚太地区国家关系呈现的变化。其变化趋势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征?
材料一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三)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九国公约》
材料二 (一)签字国保证使用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共同对抗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二)各国保证不同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 亚太经合组织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保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
——《汉城宣言》
材料四 下面是当今常见于各种媒体对几种伙伴关系的基本表述: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美日: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中日:和平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1)材料一中条约的签订分别对日本、美国、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二中文件签署的背景,指出这一时期中美日三国之间形成的关系状态。
(3)根据材料三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指出对中美日关系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总结20世纪亚太地区国家关系呈现的变化。其变化趋势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征?
2.选择题- (共18题)
5.
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学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单元,同学们根据史实归纳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
③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
③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6.
“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历史上的( )
A.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
C.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 | D.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
7.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 |
8.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对此表述,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1901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1911年中国历史开始进入了民主共和的时代 |
C.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D.1901年至1921年,每隔十年中国历史经历一次轮回 |
9.
在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诗词以气势磅礴、以诗载史特征而备受人们关注和推崇。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A.④③②① | B.③④②① | C.④②③① | D.②①③④ |
10.
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 B.黄埔军校的创办 |
C.南昌起义的发动 | D.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
12.
“按照中国人的意识形态来说,被他们打败的是所有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这场胜利的意义是无法估计的。”材料旨在说明朝鲜战争( )
A.是中华民族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 B.是中国和所有西方国家的一场战争 |
C.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稳定的国际环境 | D.实质上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激烈斗争 |
14.
如下图为1953﹣1957年中国工业建设成就分布图,从该图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形成 | B.重工业项目聚集东北 |
C.铁路大动脉纵跨长江天堑 | D.三条高原公路通世界屋脊 |
15.
《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当年搞合作化时,田福堂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散伙”后的农村政策与之前相比
A.土地所有制改变 |
B.农村经营方式改变 |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不变 |
D.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
16.
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 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其原因不包括(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B.实行改革开放,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 |
C.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
D.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8.
“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行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与这次政变相关联的事件是( )
A.启蒙运动 | B.君主立宪 | C.拿破仑掌权 | D.美国独立 |
19.
有学者断言:“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其主要观点是( )
A.“工业化革命”开始于美洲 | B.“工业化革命”成就“欧洲奇迹” |
C.“工业化革命”在全球扩张 | D.殖民扩张推动“工业化革命” |
20.
(题文)恩格斯曾经写道,“男女公民们: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以来,到今天已经过去21年了”。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①这是为纪念巴黎公社运动而写的
②该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③该运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④该运动体现了巴黎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①这是为纪念巴黎公社运动而写的
②该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③该运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④该运动体现了巴黎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1.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不能够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
A.面对分裂势力的挑战,美国通过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 |
B.面对一战带来的灾难,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
C.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
D.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