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材料二乾隆皇帝在給英王的信中説:"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无。”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郑和下西洋,最近到达什么地方?用一句话评价郑和。
(3)材料二体现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
(4)材料一、二分別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那两种不同的対外政策?这些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后果?这种结果対你有什么启示?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材料二乾隆皇帝在給英王的信中説:"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无。”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郑和下西洋,最近到达什么地方?用一句话评价郑和。
(3)材料二体现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
(4)材料一、二分別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那两种不同的対外政策?这些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后果?这种结果対你有什么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州风格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维在平日留心功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此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一、二有何异同之处?说明什么问题?
(3)材料三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材料一《苏州风格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维在平日留心功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此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一、二有何异同之处?说明什么问题?
(3)材料三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也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对唐朝和清朝的民族问题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加。
(措施回顾)
(1)唐朝是如何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各举例说明。
(2)清朝实行了哪些民族政策?
(归纳分析)
(3)唐朝的民族政策有什么特点?
(4)清朝的民族政策有什么特点?
(感悟升华)
(5)通过对唐朝和清朝的民族政策的分析,你认为处理好民族关系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措施回顾)
(1)唐朝是如何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各举例说明。
(2)清朝实行了哪些民族政策?
(归纳分析)
(3)唐朝的民族政策有什么特点?
(4)清朝的民族政策有什么特点?
(感悟升华)
(5)通过对唐朝和清朝的民族政策的分析,你认为处理好民族关系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2.选择题- (共11题)
5.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与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工业进程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的“三种机械发明”指的是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