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544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6

1.综合题(共3题)

1.
请阅读史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材料二: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材料三: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材料四:苏辙《栾城集》载,(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材料五: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出现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发生时宋朝的皇帝是谁?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发生时西夏国主是谁?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发生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上述三个事件的?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指出两宋时期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什么地区?
2.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但又具有坚决反抗外敌入侵的传统。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温家宝指出,历史告诉我们,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中日友好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对两国、对亚洲、对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新浪网新华社北京(2009年)11月11日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些遣唐使回国后,为日本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哪里?他的东渡有什么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倭寇”是在什么时候骚扰我国沿海地区?当时在,我国东南沿海领导人民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谁?
3.
“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正从历史深处走来,顺应了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从古至今,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不断延伸,传播着文明和友好。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丝绸之路”进行了探究,请你根据下面材料和所学知识来参与完成。
材料一: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亚欧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等连接起来,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我国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经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材料四: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1)写出材料一中为开通这条“交通大动脉”做出杰出贡献的冒险家的名字,并依据材料,概括这条“交通大动脉”的历史地位。
(2)试举一位致力于唐朝对外交往的著名人物,并简述其事迹。
(3)说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和最远到达的地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三,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5)通过对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探究,你对当今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有何认识?

2.选择题(共15题)

4.
该书全面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反映了明代手工工场生产面貌,曾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请问该书是(  )
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
5.
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郡县制
②行省制
③册封“达赖”和“班禅”制度
④“三省六部”制
A.②①③④B.④①③②C.①④②③D.③①②④
6.
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②①③④⑤B.②③①④⑤C.②③④①⑤D.②①④③⑤
7.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同样,明清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  )
A.词B.小说C.诗歌D.戏剧
8.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727年,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设置了
A.澎湖巡检司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9.
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与压迫,在其杰出首领的领导下,回归祖国。这位杰出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是
A.阿骨打
B.渥巴锡
C.阿保机
D.元昊
10.
郑成功曾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里的“贵国”指的是
A.英国
B.日本
C.荷兰
D.葡萄牙
11.
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代表作品有:
A.《牡丹亭》和《长生殿》
B.《长生殿》和《桃花扇》
C.《牡丹亭》和《桃花扇》
D.《窦娥冤》和《牡丹亭》
12.
下列四个选项中其中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属同一性质,它是
A.戚继光抗倭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寇准力主抗辽
13.
明朝时期丝制品中“云锦”最为名贵,素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如果要想了解当时云锦的制造工艺可以在当时的工艺百科全书中查到,该书是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14.
统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疆地区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①设西域都护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设伊犁将军
⑤平定噶尔丹叛乱
A.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15.
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在明清时期一度僵化,具体的表现是
A.分科考试
B.设殿试
C.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
16.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请问当时中国出现的繁荣时期被称为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7.
“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历朝重视发展农业,引进和大力推广新品种。下列农作物哪些是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
①玉米
②葡萄
③马铃薯
④甘薯
⑤石榴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8.
明清之际,我国产生了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其中影响较大的代表人物有
A.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
B.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
C.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
D.苏轼、柳永、李清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