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542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5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材料二: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修订法律,澄清吏治;经济上,奖励实业,改革财政;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方面,设立学堂和印书局等。
材料三 大生纱厂,清末创办的私营纺织企业,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次年开始购地建厂。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工人刚子较低,正、杂也较轻。当地发达的土法织布业,为棉纱提供了市场。经营顺利,利润优厚。
(1)材料一对比之前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2)材料二是哪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哪些条款主张体现这次变法的性质?
(3)根据所学知识,用图示法表示材料所述事件之间的关系。
2.
请依据如下图所示的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3.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文化有何共同特点?图二建筑所反映的宗教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入我国的?
(2)两幅图片展示的文化遗产所反映的文明交流的方式有何不同?
(3)谈谈你对东西方不同文化的看法?
4.
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重要方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 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
材料二  2009 年 2 月 12 日,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 200 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中国网援引英国广播公司报道
材料三 俄国 1861 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材料四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 ……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 ……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1 )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 18 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
(2 ) 材料二中,奥巴马特别感激林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 依据俄国 1861 年改革的有关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
(4 ) 材料四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5 ) 美、日两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18题)

5.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下列是河南境内的物质文化遗存的图片,能够直接反映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是
A.嵩阳书院
B.龙门石窟奉天寺佛像
C.大运河(河南段)
D.安阳殷墟
6.
某校兴趣小组整理了以下历史信息,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①虎门销烟
②火烧圆明园
③《辛丑条约》
④义和团运动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
C.内战烽火
D.殖民扩张
7.
“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废除丞相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
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
A.自强,求富     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C.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D.维护清朝统治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9.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   )
A.标志者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B.国共双方签了《双十协定》
C.体现了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精神
D.反映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意图
10.
有研究表明:中国十四年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在4100万以上,加上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人口损失则超过4500万。材料中的“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亊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亊变
11.
初二年级打算办一期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宣传报,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民族工业的
A.产生
B.初步发展
C.黄金时代
D.衰落
12.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
C.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3.
1989年3月,中央军委批准,确定1949年4月23目为人民海军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为
A.北洋舰队
B.华东军区海军
C.东海舰队
D.南海舰队
14.
尼克松把打通中美关系比作人类登月的“阿波罗计划“。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于
A.和平共处五项项原则提出B.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中美签署《联合公报》D.中美签署《建交公报》
15.
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下图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一国两制B.国共合作C.和平共处D.统一战线
16.
“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是指
A.路易十六
B.法兰西第一帝国
C.巴士底监狱
D.欧洲反法联军
17.
“在1689年的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正式结束了。”该岛国这一历史转折的实现是通过(  )
A.发表《独立宣言》B.发动“光荣革命”
C.颁布《权利法案》D.开展宪章运动
18.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一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但丁、莎士比亚B.达尔文、马克思
C.鲍狄埃、贝多芬D.克伦威尔、林肯
19.
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以下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应对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扩大耕地面积以增加产量
D.发动对外战争转嫁危机
21.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一组国际经济组织徽章。20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的徽章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22.
某兴趣小组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系列知识卡片,其中内容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二战爆发:1939年B.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C.二战结束: 德国投降D.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