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历史确认、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属于历史核心素养范畴。按要求回答问题。
(1)历史确认。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请列一史实来印证马克思的论断。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其中一种(从政治方面)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请为此观点提供一论据。
(2)历史叙述。用一句话概括下列年代尺表示的含义,并对此加以叙述。

(3)历史解释。根据提示示例,把下列历史事件与下面结构示意图方框中相应数字正确搭配。(注意:只填英文字母)概括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历史地位。明治维新为什么是本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历史事件: A、工业革命B、新航路开辟C、洋务运动D、明治维新E、戊戌变法
提示示例:③C
(1)历史确认。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请列一史实来印证马克思的论断。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其中一种(从政治方面)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请为此观点提供一论据。
(2)历史叙述。用一句话概括下列年代尺表示的含义,并对此加以叙述。

(3)历史解释。根据提示示例,把下列历史事件与下面结构示意图方框中相应数字正确搭配。(注意:只填英文字母)概括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历史地位。明治维新为什么是本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历史事件: A、工业革命B、新航路开辟C、洋务运动D、明治维新E、戊戌变法
提示示例:③C

2.
某校以“乡村今昔”为题,举办了一期关于农村建设的图文展。
材料一 春联往往折射着社会的风貌,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材料二

请回答:
(1)1980年春联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因为。
(2)同学们在整理图片时,将图片顺序搞乱了,请你帮助他们按历史的发展脉络排列三幅图片的顺序。
(3)图1农民拔出地主地界碑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图1所代表的事件对中国的工业有何影响?
(4)图2的事件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5)图3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一项内容,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6)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所见所闻,就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 春联往往折射着社会的风貌,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材料二

请回答:
(1)1980年春联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因为。
A.《中华人民共和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
C.实行人民公社化 | D.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 |
(3)图1农民拔出地主地界碑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图1所代表的事件对中国的工业有何影响?
(4)图2的事件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5)图3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一项内容,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6)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所见所闻,就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
3.
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土残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财产的损失却只字不提。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2)材料二中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什么核心思想?
(3)材料三表明了伏尔泰的什么观点?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哪些文件吸收了他的这一观点?(举一例即可)
(4)结合上述问题用一句话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土残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财产的损失却只字不提。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三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1)材料一中,孔子的这种行为体现了他的什么主张?(2)材料二中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什么核心思想?
(3)材料三表明了伏尔泰的什么观点?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哪些文件吸收了他的这一观点?(举一例即可)
(4)结合上述问题用一句话谈谈你的认识。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材料三 如图所示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合力”有哪些?
(2)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走在前列的国家。
(3)图1、图2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材料一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摘编自《大国崛起•工业先声》解说词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事年表(节选)1866年 | 德国 | 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
1870年 | 比利时 | 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
1875年 | 法国 | 第一座发电厂在巴黎建成 |
1879年 | 德国 | 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电机机车 |
1879年 | 美国 | 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190万美国的产品 |
1882年 | 美国 | 爱迪生在纽约市珍珠街建成第一座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联成网络 |
1902年 | 美国 | 已有发电厂3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 |
1907年 | 德国 | 23.3万家机器动力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居各种动力之首。 |
材料三 如图所示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合力”有哪些?
(2)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走在前列的国家。
(3)图1、图2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5.
政策的调整、创新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在1918年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材料三: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6000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械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材料四:1991年12月27日,前苏联外长在德国电视二台发表谈话时表示,对苏联的解体感到“羞耻”和“耻辱”。莫斯科出版的《独立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坏了这个帝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苏俄“能拄着拐杖走动了”得利于什么政策的实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原因。
(4)根据材料四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列宁在1918年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材料三: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6000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械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材料四:1991年12月27日,前苏联外长在德国电视二台发表谈话时表示,对苏联的解体感到“羞耻”和“耻辱”。莫斯科出版的《独立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坏了这个帝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苏俄“能拄着拐杖走动了”得利于什么政策的实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原因。
(4)根据材料四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选择题- (共17题)
7.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海军 | B.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工业 |
C.洋务运动派遣了留学生 | D.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制度 |
8.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九龙司 |
B.香港岛 |
C.台湾 |
D.辽东半岛 |
10.
观察、运用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观察下侧地图,据此判断,我们从中可以了解的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B.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12.
针对下面表格反映的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人均产量 | 中国 | 美国 | 印度 |
钢产量 | 2.37千克 | 538.3千克 | 4千克 |
发电量 | 2.76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A.没收官僚资本 |
B.进行土地改革 |
C.优先发展重工业 |
D.掀起“大跃进”运动 |
14.
近年来,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审计风暴”、新闻发言人制度、立法听证会等已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词语。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我国社会的这一变化,它应该是
A.党和政府的管理方式日趋多元化和科学化 |
B.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得到保障和落实 |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日益完善 |
D.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和完善 |
15.
如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在万隆会议上赢得了尊重 |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中美关系缓和 |
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
16.
“在中国人眼中,‘863’并不只是几个简单的数字,以此命名的一项科技计划,20多年来带动了中国高技术研究水平和能力的整体提升,缩短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对“这项计划”理解正确的是
①取得了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
②是我国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技术成果的应用
③是我国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表现
④是我国面对当今世界的机遇和挑战采取的行动
①取得了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
②是我国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技术成果的应用
③是我国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表现
④是我国面对当今世界的机遇和挑战采取的行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7.
下面是法国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②颁布《人权宣言》
③法兰西第一帝国
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①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②颁布《人权宣言》
③法兰西第一帝国
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③④②① | D.①④③② |
19.
下列关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②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③都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②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③都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