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经济数据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量化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1840前中英正常贸易数据对比表》:
材料二 下面是《1843年前后英国输入中国主要货物税率变化表》:
材料三 下面是《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表》(以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材料四 下表为《1977—1982年的中美贸易状况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英贸易中的什么情况?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英国输入中国货物的税率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21—1926年间、1937—1945年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两次下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观察材料四中的表格,分析1977—1982年间,中美贸易趋势如何?结合所学的知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5)如何保持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国的重大课题,以上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一 下面是《1840前中英正常贸易数据对比表》:
年份 | 英国输华 | 中国输英 | 中对英贸易 |
总值 | 总值 | 出(+)入(—)超情况 | |
1765—1769 | 1192915 | 2190619 | (+)997704 |
1795—1799 | 5373015 | 5719972 | (+)346957 |
1830—1833 | 7335023 | 9950286 | (+)2615263 |
材料二 下面是《1843年前后英国输入中国主要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 单位 | 1843年前的旧税率(%) | 1843年的新税率(%) | 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百分数(%) |
棉花 | 担 | 24.19 | 5.56 | 77.02 |
棉纱 | 担 | 13.38 | 5.56 | 58.45 |
头等白洋布 | 匹 | 29.93 | 6.95 | 75.78 |
材料三 下面是《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表》(以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1912—1920年 | 13.4% |
1921—1926年 | —4.5% |
1927—1936年 | 8.7% |
1937—1945年 | —2.45% |
材料四 下表为《1977—1982年的中美贸易状况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 中国的出口 | 中国的进口 | 中国的出超或入超 |
1977年 | 203 | 171 | +32 |
1978年 | 324 | 865 | —541 |
1979年 | 594 | 1724 | —1130 |
1980年 | 1059 | 3755 | —2696 |
1981年 | 1875 | 3603 | —1728 |
1982年 | 2275 | 2912 | —637 |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英贸易中的什么情况?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英国输入中国货物的税率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21—1926年间、1937—1945年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两次下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观察材料四中的表格,分析1977—1982年间,中美贸易趋势如何?结合所学的知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5)如何保持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国的重大课题,以上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事务中,美国的作用举足轻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经济机能失调引起的。具体地说,是保护主义关税、不公平经济竞争、获得原材料 的途径有限、政府闭关自守的政策引起的……美国出口工业界担心,如果不开辟新的海外市场来吸收产量激增的美国产品,出口工业就会衰退……这样,在1942—1946年间,世界上便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后来还缔结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材料三 单边主义政策是指举足轻重的特定大国,不考虑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愿望,单独或带头退出或挑战已制订或商议好了的维护国际性、地区性、集体性和平、发展、进步的规则和制度,并对全局或局部的和平、发展、进步有破坏性的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与倾向。
材料四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联盟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2003年,美国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从2017年开始,美国以各种借口先后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移民协议、伊朗核协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并以退出为威胁,要求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改革。
(1)在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美国是如何应对的?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产量激增的美国产品”问题?
(3)根据所学知识,从国际格局关系方面指出90年代美国致力于推动国际合作的主要原因和条件。
(4)阅读材料三、材料四,结合材料二指出美国的外交政策出现了什么变化?并指出其根本原因及给世界局势带来了怎样的负面影响。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经济机能失调引起的。具体地说,是保护主义关税、不公平经济竞争、获得原材料 的途径有限、政府闭关自守的政策引起的……美国出口工业界担心,如果不开辟新的海外市场来吸收产量激增的美国产品,出口工业就会衰退……这样,在1942—1946年间,世界上便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后来还缔结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注重强调国际制度、国际法的作用,坚持推动国际合作、全球的贸易自由化,倡导人权,积极参与人道主义援助与人道主义干预,促进世界各国政治民主化成为美国政策的主流。1991年美国通过联合国授权成功率领联军将科威特从伊拉克的军事占领下解放出来;1995年在美国主持下,通过代顿协议和北约组织的介入解决了波黑多年的战乱;1997年美国在保护全球环境,遏制地球温室效应的《京都议定书》上签字。材料三 单边主义政策是指举足轻重的特定大国,不考虑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愿望,单独或带头退出或挑战已制订或商议好了的维护国际性、地区性、集体性和平、发展、进步的规则和制度,并对全局或局部的和平、发展、进步有破坏性的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与倾向。
材料四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联盟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2003年,美国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从2017年开始,美国以各种借口先后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移民协议、伊朗核协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并以退出为威胁,要求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改革。
(1)在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美国是如何应对的?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产量激增的美国产品”问题?
(3)根据所学知识,从国际格局关系方面指出90年代美国致力于推动国际合作的主要原因和条件。
(4)阅读材料三、材料四,结合材料二指出美国的外交政策出现了什么变化?并指出其根本原因及给世界局势带来了怎样的负面影响。
2.选择题- (共21题)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A.北京人遗址 | 发现有灰烬烧石、烧骨等 | 反映北京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 |
B.陈胜吴广起义 | 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 是我国历史上第次农民大起义 |
C.《齐民要术》 |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
D.《农政全书》 | 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的先进经验 产 | 明代科学家只善总结,不善创新,本书没有任何创新性成果 |
A.A B.B C.C D.D
4.
《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布衣超过二分之一,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制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除了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进士授官从优,升迁迅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科举制体现了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流动的增强 |
B.科举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 |
C.科举制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官吏 |
D.促进宋代文化昌盛 |
6.
《明清宫藏闼台关系档案汇编》中记载,乾隆二十二年“福州、泉州等府歉收,酌拨台湾仓接济”。这则史料说明( )
A.乾隆二十二年时台湾隶属清廷管辖 |
B.乾隆时福建台湾的贸易往来活跃 |
C.福建地区的自然灾害频繁 |
D.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设置台湾省 |
8.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伶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
D.人们从没有停止对改进交通工具的追求 |
9.
下列对遵义会议阐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把中国革命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典范 |
B.遵义会议后红军成功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并在会宁会师 |
C.确立了***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D.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0.
下列示意图中,对直线上面四个阶段特征的描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A.国共矛盾暴露,中共尽力争取和平民主斗争 |
B.国民党全线进攻,共产党兵力较弱,防守为主 |
C.共产党选中目标全力进攻 |
D.共产党主力战略反攻,解放战争大局已定 |
11.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及其,任装运进口。”日本臣民能够这样做的原因是
A.根据《南京条约》五口通商 |
B.签订《马关条约》 |
C.根据《辛丑条约》 |
D.二战期间日本攻打中国 |
12.
在如下表所示的空白处填写最恰当的主题词,应该是( )
1894﹣1912年 | 社会变革,走向共和 |
1921﹣1935年 |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
1949﹣1956年 | |
1978年底至今 | 改革开放,民族复兴 |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 B.星星之火,建国大业 |
C.国共合作,走向抗战 | D.民族独立,制度革命 |
13.
下图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幅漫画绘于1953年,它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
C.进行“三大改造” |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
14.
下表中的数据,反映了2003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世界排名的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年份 | 2003 | 2005 | 2006 | 2007 | 2010 |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美元) | 1.64 | 2.26 | 2.71 | 3.49 | 5.93 |
世界排名 | 6 | 5 | 4 | 3 | 2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设立经济特区 |
C.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 |
D.深化改革开放 |
15.
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B.新中国受苏联影响,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
16.
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下列有关庄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能提供日常所有生产生活用品 |
B.庄园法庭审判主要依据村法和习惯法,既维护领主的权益又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
C.基督教在庄园精神领域居于统治地位,佃户需要向教会缴纳“什一税” |
D.庄园佃户由农民和农奴构成,须无偿为领主耕种“直领地” |
17.
“一战”前,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外扩张的方式和侧重点不同,以下与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商品输出一一资本输出一一殖民掠夺 |
B.殖民掠夺一一商品输出一一资本输出 |
C.殖民掠夺一一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
D.资本输出一一商品输出一一殖民掠夺 |
18.
“西方列强将他们的殖民地作为原料的提供者和制成品的消费者的传统做法,也有助于日本的成功(注:对亚洲的侵略)(殖民地国家)所有的基本军用物资都必须从几千里以外的欧洲或美国运来。”这段话旨在说明
A.西方列强在二战期间把殖民地变成原料的提供者和制成品的消费者 |
B.西方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的传统做法与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亚洲的侵略之间的关系 |
C.西方列强的传统做法有助于日本在一战期间的成功 |
D.殖民地国家在战争期间得到西方列强的帮助,提供基本的军用物资 |
19.
莫斯《俄国史》写道:“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此后,俄国通过改革
A.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
B.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君主立宪制 |
C.俄国变成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 |
D.促进了手工工场向机器生产的过渡 |
21.
下面示意图反映出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关于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美国在一战中消耗了实力 |
B.美国实行新政效果不显著 |
C.苏联新经济政策极大调动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
22.
1987年《欧洲一体化文件》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是“拒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莫尔说:“如果欧洲共同体的计划成为保护主义的产物,美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将危在旦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欧洲联合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
B.美国将失去海外市场 |
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 |
D.欧洲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