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9届九年级第二学期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533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5

1.综合题(共2题)

1.
货币见证历史
材料一 

图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货币 图2秦半两钱 图3宋朝发行的纸币拓片
(1)观察材料一古钱币图片,选取一个角度,如形状、材质等,谈谈中国古代钱币的变化及其原因。
(2)一个国家的货币就是一张世界名片。上了“名片”的人物大都不是一般的人物。观察下列货币上的人物,从A、C中任意选取一个,参照示例,完成任务。
序号
国家
货币
人物入选货币的理由
A
美国10美元图案为华盛顿
 

 
B
英国5英镑图案是丘吉尔
 

示例:丘吉尔曾是英国首相,领导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顽强抵抗,最终赢得战争胜利。
C
印度5卢比图案是甘地
 

 
 
材料二 下表为中国人民银行20世纪50年代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
正面图案
货币
正面图案
货币
A飞机
 

B延安宝塔山
 

C汽车
 

D井冈山龙源口石桥
 

E各民族大团结
 

F工农像
 

 
(3)请从表格A一D中任意选取2枚纸币,参照示例,说说它们(主景图案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
示例:E、F:人民大团结。
材料三 欧元的诞生承担着增进欧盟成员国之间交流与合作、刺激规模经济、强化欧洲政治经济稳定性的巨大任务,它理论上可以增进欧洲政治一体化,让这片历史上充满战乱的大陆紧密结合起来。

(注:欧元图案主要组成部分是盟旗和代表欧洲各时期建筑风格的门、窗、桥梁)
(4)请结合欧元纸币图案设计,对材料三中的观点加以说明。
2.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地标性建筑”,每一座建筑都是一段历史,一份记忆,一种情怀……某校借助图书馆资源,开展“找寻地标性建筑”的实践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到活动中来吧。
(第一组:故宫寻据)

资料整理:
材料一 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评委会评价:“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1)依据材料一,结合你对故宫的了解,请为评委会的评价找出1-2个证据。
(第二组:卢浮宫探秘)
始建于1204年的巴黎卢浮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现为卢浮宫博物馆。该宫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

材料二 
资料整理:
卢浮宫馆藏文物名录(部分)
名称
年代
作者
《蒙娜丽莎》
1503一1506年
达·芬奇
《花园中的圣母》
1507—1508年
拉斐尔
《垂死的奴隶》
1513—1515年
米开朗琪罗
 
(2)作为地标性博物馆建筑,卢浮宫收藏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材料二中列出的藏品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创作水平?这一时期的出现对当时社会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第三组:水晶宫探因)

资料整理:
材料三 建于英国伦敦的水晶宫是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中最成功的作品和展品。1851年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展出了英国自18世纪中期以来的经济成就和先进的工业品,在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展览品中影响世界变革的包括高效的农业机械、印刷机械、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气压机、起重机、机床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和桥梁模型等。
(3)结合所学说说水晶宫建成及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材料三所列展品体现了哪些时代特征?
(第四组:克里姆林宫寻迹)

资料整理:
材料四 位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是一组建筑群,从13世纪起,它就与俄罗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关,见证了俄罗斯从一个莫斯科公国发展至今的全部历史。①17世纪末,曾被驱赶出克里姆林宫的彼得一世以胜利者的姿态重新回来,成为统治者后的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②1917年十月革命后,它成为前苏联政府的所在地。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曾在此检阅了数十万直接开赴前线的红军队伍。
(4)将下列结论与材料四中的史实进行正确搭配。(填序号即可)
A:创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凝聚民心、激励士气,最终取得胜利。
C:开启俄国现代化进程。
(5)结合对这些地标性建筑的认识,请你为以上任意一个地标性建筑设计一个logo,并对设计图案进行简要说明。设计要求:形式不限,说明与主题相对应。

2.选择题(共22题)

3.
中国北方黄河流域是农业文明发源最早的地域之一。一位同学想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地区农、林、牧、渔业以及食品加工等多方面的技术和经验,他可以阅读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4.
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一个重要的创造。一位同学在博物馆看到了一组不同时期的瓷器展品(下图),他对其中两宋时期的一件瓷器产生了浓厚兴趣。对这件瓷器描述恰当的是

青瓷双流鸡首壶 青瓷双蝙耳尊   白瓷长颈瓶 哥窑鱼耳瓷炉
A.鸡首造型精美生动
B.越窑青瓷“如冰如玉”
C.邢窑白瓷“类雪似银”
D.哥窑瓷炉布满冰裂纹
5.
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读物之一。以下连环画所反映的史实,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揭竿起义
②黄袍加身
③黄巾起义
④闯王李自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6.
黑板上老师写出:举世闻名、连绵不断、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固若金汤。根据这些词语判断学习的内容为
A.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
B.明长城是世界建筑的杰作
C.卢沟桥见证了抗日烽火
D.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7.
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②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③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④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下图《同光十三绝》绘画描绘的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13位戏曲名家。作为史料,该图片可以帮助我们研究
A.京剧
B.越剧
C.粤剧
D.黄梅戏
9.
在某博物馆《中国近代历史陈列》展中,其中一块展板的内容包括金田起义、建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抗击侵略、保卫天京等,通过这块展板你可以了解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0.
某同学在梳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时,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A.虎门销烟
B.戊戌政变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1.
在雄安一带的白洋淀上,活跃着一支抗日武装,他们利用有利地形,端岗楼,截击敌人军火船,切断敌人水上交通线,有力地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敌人。他们的行动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 理论的实践。横线上应该填
A.游击战争
B.现代战争
C.速决战
D.持久战
12.
下列一组木刻版画是版画家邹雅先生的作品,其内容反映的时期为

《参军》《欢迎南下刘邓大军》《烧旧约换新契》
A.国共合作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建国初期
13.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同学们发现了这样两张历史资料:《1954年老舍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代表证》《1991年11月全国政协对政协委员刘崇智提出的关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提案的表彰证书》。这两份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为
A.民主政治
B.艰苦奋斗
C.反腐倡廉
D.重视教育
14.
从下图数据可以看出1978-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这主要得益于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D.香港、澳门的回归
15.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沟通了古代中国与欧亚等国的联系
B.成为沟通东西方的“金桥”
C.扩大中国与亚非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D.开始把世界联成一个整体
16.
对文献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真实的历史。下列关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表述,准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成果
B.都使本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
D.都帮助本国摆脱外来殖民统治
17.
下表为1923年编制的《新学制历史教科书》上册第二编插图目录,该目录反映出编者
 
目录
数量
第二编
《古人类图》《头盖骨轮廓比量》《人猿骨架的比较》《德国最古人类的下颚骨》《人种系统图》《现今非洲的黑人》……
10
 
A.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
B.相信上帝创造人类
C.受“生物不变论”影响
D.相信女娲造人
18.
萨拉热窝一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萨拉热窝和拉丁桥(下图)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这令人遗憾。希望这里今后能传达出更多和平信息”。这里的“战争”指
A.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海湾战争
19.
1919年,几名德国人正在柏林郊外拆除坦克(图中坦克实际上是缴获英国的,在战争中为德国所用)。德国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B.《凡尔赛条约》的要求
C.《九国公约》的规定
D.国际联盟的决定
20.
某电视系列片中有这样一段镜头:1921年8月,一位名字叫阿曼德·哈默的美国青年来到了莫斯科;10月,在列宁的支持下,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的特许权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美国青年哈默能够在苏俄投资经商得益于
A.十月革命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运动
21.
下图是1933年3月美国《底特律新闻》刊登的漫画《飞奔的蜗牛》,漫画上这位精力充沛、全力驱使国会行动起来的美国总统是
A.林肯
B.胡佛
C.罗斯福
D.里根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23.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贯穿了整个时代。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24.
2017年美国《生物科学》杂志发表了《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第二次通知》一文。文章称,25年来,全球人均可用淡水量减少了26%,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鱼类的数量减少了29%,林地损失近3亿英亩,海洋死亡区的数量增加75%……这表明人类在发展中面临着
A.贫富分化问题
B.毒品泛滥问题
C.恐怖主义问题
D.环境恶化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