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380年,他杀了大臣胡惟庸,被辗转株连致死者有3万多人。废中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采取特务手段,侦缉臣僚私下的言行。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他”定立的都城。根据材料一,概括“他”加强皇权的措施。
(2)材料二认为“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二中作品的名称。根据材料二,指出该作品的社会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化解“倭患”的主要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朝封建制度发展的趋势。
材料一 1380年,他杀了大臣胡惟庸,被辗转株连致死者有3万多人。废中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采取特务手段,侦缉臣僚私下的言行。
——白至德编著《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中古时代明时期》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相对应,抗议权威……中国早期启蒙思想也悄然出现……《▲》通过孙悟空大闹天宫、与神魔鬼怪作坚决斗争的一系列情节,曲折地暴露了封建社会的丑恶和统治者的昏庸残暴——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明清史》
材料三 嘉靖二年(日本)宋素卿事先贿赂宁波……世宗闻后大怒,罢市舶司,下令寸板不得下海,断绝了与日本的一切官方贸易。嘉靖二十六年,倭患日盛——童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明》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他”定立的都城。根据材料一,概括“他”加强皇权的措施。
(2)材料二认为“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二中作品的名称。根据材料二,指出该作品的社会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化解“倭患”的主要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朝封建制度发展的趋势。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人物)…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朱穗总司令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解放军指战员,迅速肃清国民党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农业发展数据表(单位:万吨)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描绘的历史事件;填写材料一“”处的人物;写出大陆地区完成“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计划实施的时间。根据材料二,概括该计划的主要特点和工农业生产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为推动材料二中农业生产变化而采取的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接连采取一亲列积极主动的重大举措”(举两例)。根据材料三,指出其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材料一与后两则材料的关系。
材料一 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人物)…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朱穗总司令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解放军指战员,迅速肃清国民党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
——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第4版)
材料二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国民经济已经恢复的基础上开始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农业发展数据表(单位:万吨)
品种 | 1952年产量 | 1957年产量 | 增长比例 |
钢 | 135 | 412 | 210% |
原煤 | 6353 | 11300 | 80% |
水泥 | 286 | 600 | 110% |
粮食 | 32957 | 38560 | 17.6% |
甘蔗 | 1421 | 2630 | 85.1% |
甜莱 | 95.7 | 427 | 346.4% |
——摘编自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
材料三 进入1953年,朝鲜战争已近尾声……为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和平的国际环境,创造和睦的周边关亲,保障中国的经济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接连采取一系列积极主动的重大举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描绘的历史事件;填写材料一“”处的人物;写出大陆地区完成“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计划实施的时间。根据材料二,概括该计划的主要特点和工农业生产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为推动材料二中农业生产变化而采取的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接连采取一亲列积极主动的重大举措”(举两例)。根据材料三,指出其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材料一与后两则材料的关系。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1918年问发生的这次战争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战争。殖民地支援帝国中心,而贸易伙伴则常常被迫站在协约国或中欧列强(最初的三国岡盟)一边……战争在革命中结出果实,同时为未来播下丁引起新的、更致命的冲突的种子。
(1)根据材料一,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材料一中的“战争”期间爆发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革命”;写出“为未来播下了引起新的、更致命的冲突的种子”的战后国际关系体系。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间。根据材料二,指出“超额完成第一个一五年计划”的影响。根据材料二,概括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首先开始的领域。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德国和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的举措。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事件。根据材料三,概括这次大战的特点并指出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给本次探究的历史阶段的特点拟定3个主题词。
材料一 1914—1918年问发生的这次战争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战争。殖民地支援帝国中心,而贸易伙伴则常常被迫站在协约国或中欧列强(最初的三国岡盟)一边……战争在革命中结出果实,同时为未来播下丁引起新的、更致命的冲突的种子。
——(美)罗伯特E勒钠(美)斯坦迪什米查姆等著《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932年,斯大林可以宣布只用四年半的时间就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的这一成就在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反响。1929年纽约股市的崩渍,突然终结了20年代的紫荣……而德国和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美)威廉麦克尼尔著《世界史》第四版
材料三 到1945年,德日两国无条件投降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已夺去了6200万人的生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作为战胜国的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的主导力量。——(德)克劳斯伯恩德尔等《图说世界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材料一中的“战争”期间爆发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革命”;写出“为未来播下了引起新的、更致命的冲突的种子”的战后国际关系体系。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间。根据材料二,指出“超额完成第一个一五年计划”的影响。根据材料二,概括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首先开始的领域。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德国和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的举措。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事件。根据材料三,概括这次大战的特点并指出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给本次探究的历史阶段的特点拟定3个主题词。
2.选择题- (共22题)
4.
《齐民要术种谷》中记载:“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上述内容体现了作者
A.记录本人关于农学的创新的成果 |
B.强调了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
C.提出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建议 |
D.对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 |
6.
“10月18日清晨,英国密克尔骑兵团3500余人进园纵火,一时间圆明园成了一片火海,火势三日不熄。”下列事件中,与“进园纵火”相关的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9.
1921年7月,***、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
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 |
B.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
C.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
D.确立了***思想为指导思想 |
11.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斗争中,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型关大捷
②孟良崮战役
③南昌起义
④百团大战
⑤渡江战役
①平型关大捷
②孟良崮战役
③南昌起义
④百团大战
⑤渡江战役
A.②④③①⑤ |
B.②①③⑤④ |
C.③①④②⑤ |
D.③②①④⑤ |
12.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过程中,发表了系列重要谈话,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他谈话的主要内容有
A.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14.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期间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下列成就产生于该时期的是
①茅盾的《子夜》
②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发射东方红一号
⑤第二炮兵部队建立
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①茅盾的《子夜》
②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发射东方红一号
⑤第二炮兵部队建立
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②③ |
B.②④⑥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23.
“以美国为主的空运部队总计飞行19.5万余次,空运货物高达140多万电,花费2.5亿美元,从而满足西柏林200多万居民的需要。”与这段材料的描述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援助希腊 |
B.柏林危机 |
C.成立华约 |
D.修柏林墙 |
24.
“1953年,全苏玉米播种面积580万公顷,其中青贮和青饲料玉米230万公顷……1960年分别达到2820万公顷和2310万公顷。”推动材料中玉米播种面积扩大的苏联领导人是
A.列宁 |
B.赫鲁晓夫 |
C.勃列日列夫 |
D.戈尔巴乔夫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