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九年级6月期末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531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7

1.综合题(共3题)

1.
节日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宋人改变了以往自给自备的节日消费习惯。杭都风俗,自初一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石榴、蒲叶、艾草、时令水果等,像粽子这样的节日象征物也在市场上购买。北宋文学家宋序描述了寒食节各种活动:酒市上弹奏管弦卖酒;陆地上斗鸡、踢球、吹萧;水面上竞船、击鼓、弹茄。热热闹闹,一派繁华景象
在宋代民风民俗以及市民文化的影响和作用下,节日市场更强调好吃、好喝、好看和好玩,这为各类文化娱乐发展提供了依据和空。原本仅用于军事上的纸鸢成为清明节的娱乐活动——放风筝,并由宫廷逐渐扩展至民间。

——摘编自张金花等、历史视阈下的经济与文化——宋代城镇节日市场探析》

(1)依据材料一,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
①宋代节日习惯、习俗与以往相比有所变化
②宋人过节从市场购买饮食主要是因为宋代水陆交通便利
③宋代的节日更加市场化,注重娱乐性
④宋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是为了满足军事的需求
材料二 近代以来,节日随着社会发展出现新的变化。晚清时期洋酒开始登上一些市民家宴的餐桌,成为款待宾朋和欢庆节日的饮。维新派人士提倡移风易俗,贺年者始以西式名片投递,改变了以前烦琐的拜年礼仪;民国成立后,仿效西方设立新式纪念节日,如1月1日的民国成立日,3月29日的革命先烈纪念日,10月10日的国庆节等等;一些进步社会团体举行娱乐活动,如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戏剧及各种新式游戏来欢庆端午佳。各大城市都兴建了发电厂,安装上了电灯。电灯的安装,使元宵节的花灯进入“以电代烛时期”。

——摘编自《中国近代节日的演化及其特点》

(2)与古代节日相比,近代中国节日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3)以上国家国庆日的设定与国家的重大事件有关,结合所学,任选以上一个国家,说明其设立国庆日的历史背景
材料四 某校为迎接2019年的国庆节,举行“辉煌七十年,奋斗新时代”的主题征集活动。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历史资料:
①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②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④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独立研制的原子弹
⑤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⑥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设立
⑦2003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及返航
⑧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⑨2018年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离港海试
(4)请你结合材料,为他们提供主题活动的具体建议,推荐与具体建议相符的历史资料(只填写序号,序号可重复使用),仿照示例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抄写示例不得分)
(示例)

材料五 节日民俗具有历史传承性,但它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新的变化。比如,明代之前只有门神,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在明代才出现。在当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短信拜年、微信拜年等新的庆祝春节的方式应运而生。

——摘编自林慧《论全球化下中国传统节日的创新》

(5)依据材料五,结合你过节的体验,谈谈你对“节日的创新”的看法。
2.
人口流动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一 东汉末年以来,中原大乱①当地人民被迫四出逃。江东地区地广人稀,战乱较少,成为中原和江北人民出逃避乱的首选之区。西晋②永嘉年间,北方琅琊王司马睿率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淮北流民过江、其中仅来自山东琅琊(今临沂)的移民就有1000多家。由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人口南迁的浪潮,改变了江南地区的经济状况③北宋末年,战乱再起④随后是长达100多年的南宋与金⑤的南北对峙。这一重大的历史变动,又促发了一场人口大迁徒,此间大批汉人向南渡过淮河和长江,由此改变了南北方经济发展的格局⑥
(1)给资料作注释可以使资料的内容更清晰易懂。某同学在阅读上述资料时对资料进行了注释,请仿照完成其他注释
注释:
①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袁绍借镇压黄巾军割据一方,北方陷人军阀混战。
②指司马炎建立的政。它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国家的短暂统一。
③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


(2)依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人口变化趋。结合所学说明其原因。
材料三  1931年9月一1937年6月,大批不愿做亡国奴东北同胞,相率逃到关内(山海关以南的地区)……造成北京等地东北人口激增,被迫撤离家乡的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在演讲时号召大家“吾人于此云雾惨淡之笼罩下,惟有本诸吾人全副之精神,血和力,坚毅果敢,排除万难,则必有拨开云雾之日……吾敢断言必能取得整个民族之复兴”流亡关内的东北人士陆韶则说“我们这些流亡的人们,真的,用不着写什么纪念文章,可以说天天的饮食起居,都在做着纪念的文章。
我们想到白山黑水,祖坟庐墓,处在敌人铁蹄之下,三千万父老同胞,过着牛马奴隶的生活,只要是有血性的人,又谁能一时一刻把它忘掉?我常说任何人可以忘掉东北,惟其我们不能忘、不忍忘,才应该具有最大决心最大勇气,去完成收复故土复兴民族的大业”
(3)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东北人流亡关内的原因。结合所学史实说明东北同胞在收复故土复兴民族大业中的具体表现。
材料四 深圳,是当代中国新兴的移民城市。它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又是中西文化的汇集地和交流的“窗口”。深圳滨临大海,毗邻香港。截至2011年,深圳总人口1046万人,其中原住民只有30多万,人口的90%以上是来自外地的移民。移民们离开原来的居住地,来到新的环境中,必须改变原来的陈规陋习和落后的思想观念,不断开拓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后,深圳率先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公务员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多项改革,推动了深圳的快速发展。移民大量涌入,形成移民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特征,孕育出深圳人勇于探索、敢为天下先、开拓创新的精神气质。

——摘编自刘志山、兰美荣《移民文化与深圳特区的发展》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说一说为什么深圳能够成为移民城市?移民为深圳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5)某学校历史研究小组就人口流动成因问题进行探讨,大家提出了人口流动“与战乱有关”“与经济发展有关”等观点,请你补充一个新观点。
3.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材料一 古代海陆丝润之路将各地不同的文明联系在一起,推动了欧亚地区文明的交流。

(1)将材料一表格填写完整。
材料二  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凭借美洲白银和海上军力,逐渐垄断了印度洋——太平洋贸易,欧洲人成为全球海洋贸易的中间商。19世纪后欧洲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通过侵略殖民将全世界纳入一个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陆、海“丝路”上的文明古国沦为欧洲工业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有的直接被殖民统治。一个以欧洲为塔尖的垂直世界体系取代了过去以各文明为中心的横向联系网络。

——摘编自许亮《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部人类共同体的演进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航路开辟后,“一个以欧洲为塔尖的垂直世界体系取代了过去以各文明为中心的横向联系网络”这一观点的理解。
材料三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

(3)将下列两个主题填写于表格相应位置(只填写序号)
①“发挥影视桥梁作用,推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
②“文明之源美美与共——璀璨的亚洲文明”
(4)某同学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所举行的各项活动中提炼出如下观点。请你运用所学的史实,仿照示例说明这个观点。(抄写示例不得分)

2.选择题(共23题)

4.
同学们到下列地区游学,认识到这些古迹都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
A.文化遗产
B.军事设施
C.宫殿建筑
D.宗教寺庙
5.
依据内容推断,下列材料节选自
A.(汉)刘向编集《战国策》
B.(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
C.(唐)吴兢著《贞观政要》
D.(宋)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
6.
一位同学对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进行分类整理,其中①和②处分别应填写的是
A.李时珍关汉卿
B.徐光启宋应星
C.祖冲之贾思部
D.玄奘忽必烈
7.
下表的材料能说明
A.古代陶瓷业的发展
B.对外贸易的发展
C.古代商业辉煌灿烂
D.古代农业的进步
8.
对下面连环画中的主人公评价准确的是
A.能征惯战的起义军领袖
B.平定内乱挽救危局的忠臣
C.维护国家主权的民族英雄
D.足智多谋勤政爱民的明君
9.
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遵崇达赖喇嘛,维护了西藏的统一他下令在雅克萨反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巩固了东北边疆。他是
A.宋太祖
B.明太祖
C.康熙帝
D.乾隆帝
10.
某同学在写给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历史人物的信中写到:“为使您的政权长久存在.您应对《天朝田亩制度》稍作修改…处理好与诸王的关系,避免兄弟阋墙”。据此判断,该信最有可能写给
A.林则徐
B.洪秀全
C.曾国藩
D.李鸿章
11.
《中国海军史(晚清民国卷)》讲述了中国海军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发展情况。下列内容反映了晚清中国海军状况的是
①台州九捷—戚家军抗倭
②买舰与造舰—精练北洋海军
③海上对决—黄海海战
④孤岛悲歌—威海卫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
奏折、诏书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两则奏折、诏书反映了
A.鸦片战争的危害
B.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C.维新运动的历程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局
13.
下面日记的写作背景是
A.《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14.
1912年,许多满清宗亲和官僚纷纷逃离北京,“每次火车均挤不能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八国联军占据北京城
C.义和团民众进入北京
D.辛亥革命影响北京城
15.
李大钊称赞它是一场爱国运动;历史学家把它视为分水岭,将八十年的“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分开。材料中“它”指的是
A.五四运动
B.中共诞生
C.国民革命
D.北伐战争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经艰险,百折不回,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从第三阶段的中国革命历程中可以提炼出
A.红船精神
B.八一精神
C.井冈山精神
D.长征精神
17.
综合以下资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抗战时期艺术创作成果辉煌
B.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
C.学生参军改变抗日部队结构
D.国际援助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18.
下图为解放军某部下发给指战员的渡江南征誓师纪念册,封面印有“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字样,内页印有渡江南征誓词。这次战役的影响是
A.解放战争正式爆发
B.国民党重点进攻被粉碎
C.战略反攻全面展开
D.国民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19.
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在我们国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铁人”王进喜的中国梦是
A.宁可少活二十年,拼死也要拿下大油田
B.提高杂交稻的产量造福中国和世界
C.推广青篙素,解除疟疾病人的痛苦
D.治理沙漠,让兰考人民生活更幸福
20.
某同学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时,自制了以下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B.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C.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D.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21.
“60个人应当这样分派工作:12个人去选料、染色和洗羊毛;30个人去纺纱和刷毛梳毛;12个人去织呢和剪呢,剩下的6个人去帮助别人干活。”这一场景反映的是15世纪英国的
A.自给自足的领主庄园
B.雇佣劳动的租地农场
C.分工协作的手工工场
D.机器生产的现代工厂
22.
下图反映了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括号内应填写
A.达·芬奇
B.瓦特
C.爱迪生
D.贝多芬
23.
19世纪6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向世界其他地区不断扩展,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变动。某同学制作思维导图梳理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空白处应填写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日本的明治维新
24.
1929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的跌落,5天后,纽约股票市场陷入崩溃。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额减少三分之二,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3000多万。上述材料可以说明
A.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
B.解决经济危机的具体方案
C.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
D.解除经济危机后的社会状况
25.
近期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中国被迫实施反征税措施。有责任协调上述纠纷的国际机构是
A.国际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华沙条约组织
26.
对以下大事年表的正确解读是
A.两极格局民期对峙
B.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显
C.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经济全球化联系加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