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2019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524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0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的理论) 材料一 列宁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的完成。

(理论中国化) 材料二 十月革命的胜利……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并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吴于座、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理论新飞跃) 材料三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是自己的道路。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训》

(1)根据材料,判断列宁所说的是哪本书?

(2)根据材料二,结合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谈谈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中国工人阶级、中国革命相结合,让中国人民走上这条崭新的道路,并实现自身解放的?

(3)十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人民“走自己的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请用相关史实说明。(至少回答两个方面)

(4)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成功运用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你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认识?

2.

   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序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材料四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

(3)材料三中的“新经济政策”是由谁领导实施的?材料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哪一历史事件引发了材料四中的“危急存亡”?为了挽救“危急”,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怎样的特点?

(5)综上所述,这些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2.选择题(共14题)

3.
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北方统一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流
D.文化昌盛
4.
1894年退休的日本文部大臣井上毅致信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占有台湾,可能扼黄海、朝鲜、日本海之航权,而开辟东洋之门户焉……台湾而为战获物,以此结局,天下后世必不以此役为不廉之捷矣。”日本“占有台湾”发生于(  )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战争后D.维新变法后
5.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提到:“(1903年)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提出的“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一观点随后有哪一历史事件实现(  )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6.
曾任侵华日军驻北平武官今井武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说:“1937年6月,在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着这样的谣言:‘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一样的事件。’”材料表明日军在精心策划下列哪一侵略事变(  )
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D.卢沟桥事变
7.
***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军事行动是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解放军发动战略大决战
8.
社会变化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下是上海白渡桥平均每天通行情况表(单位:次)。材料反映出
时间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汽车
有轨电车
1889年
544
9
11
0
0
0
1926年
14600
0
0
3459
3936
922
 
A.等级观念的消失
B.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交通工具的近代化
9.
***指出:“中国革命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革命第一步的实现是因为(  )
A.抗日战争的胜利B.土地改革的完成
C.新中国的成立D.“一五计划”的实施
10.
在我国古代时期,就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概念,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中国共产党人,面对这一历史重担,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是(  )
A.中共十四大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D.中共十八大
11.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是(  )
A.袁隆平B.邓稼先C.李四光D.钱学森
12.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了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C.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的繁荣
D.近代欧洲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
13.
“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了在有明显的公共需要。法律上得到确定和先前规定的损失赔偿是公正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应当被剥夺这种权利。”你认为这一材料应来自于(  )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
C.《宅地法》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4.
英国依仗工业革命所形成的技术基础, 在 19 世纪中期一跃成为最大的经济强国, 占据了工业霸主的地位, 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这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 )
A.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使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
C.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15.
如下图为《联合国家宣言》26个原始签字国宣传画。这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A.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B.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C.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出现
D.二战以轴心国的失败宣告结束
1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为此,欧洲国家(  )
A.加强军事合作B.与苏联展开对抗
C.逐渐走向联合D.寻求美国的援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