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滦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523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8/21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

(1)结合材料一,说出明朝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材料二:图2
(2)材料二图片为设在乾清门西侧隆宗门内的政府机构,该机构的名称  ;何时设立  ;职能  
(3)该机构设立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明月有请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时期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
(4)材料三中的进士为何招来杀身之祸?谈谈文化专制带来的影响。
2.
对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主张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及所学知识,说说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时间、背景、主要目的及船队到达的最远处。
(2)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明朝时,一位年轻的将领写下豪迈的诗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受到东南沿海人民的高度赞誉,成为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
(3)材料二中,这位将领是谁?列举他的伟大功绩。
3.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朝的统治策略既有相同也有差别。请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并按提示要求加以比较。
(1)概括明清两朝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相同点。
(2)概括明清两朝在对外政策上的异同点。
(3)举例说明清朝统治者是如何对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

2.选择题(共16题)

4.
读年代尺(如图)完成1﹣﹣5题

【小题1】朝代序号与名称搭配正确的是
A.①﹣西晋
B.②﹣秦朝
C.③﹣唐朝
D.④﹣北宋
【小题2】王朝②的都城是
A.长安
B.东京
C.大都
D.北京
【小题3】王朝③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巾起义
D.黄巢起义
【小题4】④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本原因是
A.相互争夺土地及人口
B.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尖锐
C.统治者腐败无能
D.前朝藩镇割据局面的影响
【小题5】上述朝代的更替反映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A.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B.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C.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D.统治者要戒奢从简,关心农桑
5.
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己。这种场面,可能出现在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朝
6.
词是我国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宋代词人层出不穷。下列人物属于宋代词人的有
①苏轼
②李清照
③关汉卿
④杜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
大相国寺举行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热闹非凡。这种场面出现在
A.唐都长安
B.北宋开封
C.南宋杭州
D.元代大都
8.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作品不属于“四大名著”的是
A.《牡丹亭》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传》
9.
如图中人物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有关他的功绩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攻入西安,建立大顺王朝
C.攻入北京,推翻大明王朝
D.统一女真,建立大清王朝
10.
某历史学习小组,选择以下下四幅图片制作网页,该网页的主题是
A.古代印刷业的发展
B.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C.古代商业的繁荣
D.古代城市的发展
11.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这一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君主专制政策
D.鼓励海外贸易
12.
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明朝有一位皇帝,迁都北京,奠定了北京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位皇帝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建文帝
13.
46集电视剧《朱元璋》讲述了朱元璋从一个放放牛娃到开创大明帝国的传奇经历。朱元璋创立明朝的时间及都城正确的是
A.1271年﹣﹣大都
B.1268年一南京
C.1368年﹣应天府
D.1421年﹣北京
14.
在电视剧中,李进等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能够在朝廷做上了高官,这得益于明朝政府实行
A.举荐制
B.世袭制
C.祖制
D.八股取士
15.
记载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著作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16.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明长城绵延万余里,其东西起止点正确的是
A.东起嘉峪关,西至辽东
B.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C.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D.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17.
明朝时农业发展迅速,这时从南美洲引进的农作物有(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花生   
④向日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泛指人口)日繁,人物殷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B.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C.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D.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19.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生旦净末丑影响全世界。下面关于京剧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戏曲已成为城乡人民的文化需求
B.地方戏曲日益繁盛
C.文化专制导致了戏曲的繁荣
D.徽班艺人的长期努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