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
材料二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没能得逞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1683年6月中旬,……清军三路出击,经一场激战,大败郑军(台湾郑氏政权军队)。郑军见大势已去,只得向清军投降。8月,清军进驻台湾。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军进入台湾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理?有何意义?
(5)通过上述材料,你得出什么认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2)材料二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会后,***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胜利,请你举出一例。长征胜利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怎样的重大贡献?
(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奋斗,从他们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
赏析当代学者名作《拿破仑的三副面孔——普希金笔下的拿破仑形象》(注:普希金,俄国人、历史学家、诗人和哲人)的节选内容,回答问题。
(人间的灾星)
材料一《皇村回忆》(注:创作于1814年)评判拿破仑的视角是1812年的卫国战争:“敌人像浩荡的洪水/淹没了俄国人的土地:““和平的城市和村庄在黑夜里燃烧/……敌人横冲直撞,不可阻挡,/烧杀劫掠,一切都化为灰烬。”
(伟大的人物明星)
材料二《拿破仑》(注:创作于1821年拿破仑离世之后)在思考“拿破仑究竟给俄国和世界带来什么”时,从政治、文化和理念的层面,而非战争的层面,揭示出拿破仑最为珍贵的价值:“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是他放逐生涯的遗赠。”(普希金)指责亚历山大一世:“无声的禁锢是他给世界的馈赠”。现实的困苦让普希金将逝去的拿破仑再次当成对抗专制的救世主。
(世上奇异的过客)
材料三《英雄》(注:创作于1830年)一诗从生命哲学的角度来观察拿破仑的一生……他内心有爱心和仁慈,冒着生命危险去医院探视和鼓励黑死病人:“致命的黑死病(病中之王)/正吞噬着每一个病人……他心情沉重地进行慰问,/冷静地握住病人的手/顿时又焕发了新的劲头”。
(1)材料一中普希金描述了怎样一幕“卫国战争”的场景?在他眼里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普希金选择从哪些层面揭示拿破仑的价值?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普希金创作这首诗时俄国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他可能依据哪些史实赞美拿破仑“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
(4)根据材料三指出,普希金对拿破仑的认识又增加了哪一角度?他从拿破仑冒死探望黑死病人的行为中感受到其怎样的情怀?
(5)综上所述,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两点即可)
2.选择题- (共19题)
A.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
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
C.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 |
D.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A.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
B.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A.社会主要矛盾 | B.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 |
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D.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
A.《共同纲领》顺利通过 | B.国民党在大陆势力被彻底清除 |
C.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 D.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经济特区的设立 |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A.尼克松访华 | B.中美建交 |
C.《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 D.乒乓外交 |

A.①拜占庭帝国 ②查理曼帝国 ③德意志 | B.①拜占庭帝国 ②波斯帝国 ③英格兰 |
C.①亚历山大帝国 ②阿拉伯帝国 ③荷兰 | D.①阿拉伯帝国 ②德意志帝国 ③俄罗斯 |
A.由阿拉伯人发明 |
B.由阿拉伯人改进后传到了欧洲 |
C.古印度人发明了通用计数法 |
D.它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A.英国内战 |
B.拉丁美洲独立战 |
C.印度民族大起义 |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克里木战争 | B.英俄签订军事协约 |
C.萨拉热窝事件 | D.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 |
A.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 |
B.新经济政策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
C.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
D.苏联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