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初中历史2018年4月九年级模拟考试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520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4

1.综合题(共2题)

1.
发展经济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有作为的统治者无不重视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的理解。
材料二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他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在政治上,他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他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中国历史》

(2)指出材料二中“盛世局面”和“鼎盛时期”的名称。据材料二,归纳其共同原因。
材料三 宋朝的制度和文化有了重大发展,它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据材料三,概括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2.
欧洲曾是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欧美主要国家的发展史展现了近现代人类社会前行的足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据材料一,指出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简表:
时间
经济发展情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70年代受到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和通货膨胀的困扰,经济滞胀;80年代中期以后,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
20世纪90年代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2)据材料二,概括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新经济”的主要特征。
材料三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

(3)据材料三,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材料四  1971年尼克松说:“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的非常激烈……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1972年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一体化对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

2.选择题(共22题)

3.
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其原因主要是他们
A.学习汉族的礼法
B.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C.与汉族贵族联姻
D.将姓氏改为了汉姓
4.
学习历史要用好大事年表。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的下列大事,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张骞出使西域
③玄奘西游天竺
④郑和七下西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5.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A. 皇帝的辛劳
B. 君权的强化
C. 地方的无权
D. 仪式的完善
6.
(题文)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④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
7.
1842年,英国殖民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的条款是
A.赔款2100万元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D.中英协定关税
8.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与这一过程直接相关的事件有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由此可知洋务运动
A.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
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11.
郑板桥认为写作应该“删繁就简”“标新立异”,李大钊认为写作要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能反映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的是
A.首倡使用白话文
B.呼吁并推动维新变法
C.大力兴办新式学堂
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12.
下图是停泊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在中国革命史上,它见证了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
13.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对这次会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是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14.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华东战场上的第一个攻坚战”指的是
A.潍县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台儿庄战役
15.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下表中,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抗日战争的结束
D.清政府的大力支持
16.
下表中的数据,反映了2003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世界排名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年份
2003
2005
2006
2007
2010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美元)
1.64
2.26
2.71
3.49
5.93
世界排名
6
5
4
3
2
 
A.实行包产到户
B.设立经济特区
C.国有企业改革
D.深化改革开放
17.
2008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下列选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
C.平等互利D.求同存异
18.
下图所示文化成就的发明和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早被欧洲人称为“阿拉伯数字”
B.由阿拉伯人发明,先传入欧洲后又传遍全世界
C.最早被印度人称为“阿拉伯数字”
D.由印度人发明,被阿拉伯人称为“阿拉伯数字”
19.
伏尔泰说:“这无疑是我们地球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这以前,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迄今为止任何伟大业绩在这一新的创举面前都相形见绌。”这件“头等大事”是指
A.文艺复兴
B.工业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
D.美国独立
20.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次年,以法律形式对新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材料中的“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21.
1863年11月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誓言:“要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为实现此目标,他当时的首要任务是
A.制定宪法巩固独立战争成果B.积极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C.结束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2.

质量为2Kg的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从起点A出发竖直向上抛出,在它上升到某一点的过程中,物体的动能损失了50J,机械能损失了10J,设物体在上升、下降过程空气阻力大小恒定,则该物体在落回到A点的动能为:(g=10m/s2)(   )

23.
“这项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最适合这项发明的一个标题是
A.信息时代的到来
B.蒸汽时代的到来
C.电气时代的到来
D.理性时代的到来
24.
丘吉尔说:“(德国)入侵俄国,只不过是入侵不列颠岛的前奏。……因此俄国面临的危险就是我们和美国面临的危险。”从中可以看出,英美等国同苏联结成同盟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A.法西斯成为共同的敌人
B.苏德战场是欧洲的主战场
C.珍珠港事件的促成作用
D.英美同苏联的矛盾已消除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