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构建“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形成“关联化知识”、“理解性记忆”、“结构化思考”、“可视化思维”的历史学习能力。下面是某同学根据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制作的“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西方近代化历程”的学科思维导图。请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① ;② ;③法国大革命;④

① ;② ;③法国大革命;④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点: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证据:(1)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2)
(3)
(4)
材料一:
政治 | 确立县制,有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
经济 |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
军事 |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
材料二: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所付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材料三: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一系列改革。主要措施有:政治上,废藩置县;军事上,实行征兵制;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材料四: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内容包括:以粮食税代替余量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以上材料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
结合上述材料,提炼“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的观点,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这一观点。观点: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证据:(1)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2)
(3)
(4)
2.选择题- (共14题)
3.
“(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
A.重视汉族文化 |
B.注重学以致用 |
C.锐意改革旧俗 |
D.潜心文学创作 |
4.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A.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
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
C.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
7.
区分史实和观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 |
B.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
D.一五计划期间,鹰厦铁路建成通车 |
10.
有大量的文献表明,一旦领主违反惯例规定,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惩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这说明庄园法庭( )
A.在一定程度上维护领主的利益 |
B.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
C.始终维护领主的利益 |
D.不维护佃户的利益 |
11.
“一个好皇帝……必须用法律来武装,以便在战时和平时都有法可依,得到正确指导。”这是一位皇帝在《法学总论》序言中写的一段话,这位“好皇帝”是( )
A.克洛维 | B.屋大维 |
C.查士丁尼 | D.查理大帝 |
14.
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珍爱和平,反对战争。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B.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
C.《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
D.德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