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经济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材料二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
材料三

美国、西欧、日本不同时期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图
材料四 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另一条道路”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作用。
(3)材料三的图示反映出西欧、日本二战后工业生产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共同原因。
(4)材料四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什么趋势?
(5)上述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给经济崛起中的中国带来哪些启示?
材料一 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材料二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
材料三

美国、西欧、日本不同时期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图
材料四 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另一条道路”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作用。
(3)材料三的图示反映出西欧、日本二战后工业生产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共同原因。
(4)材料四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什么趋势?
(5)上述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给经济崛起中的中国带来哪些启示?
2.选择题- (共15题)
2.
孝文帝为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他的这些做法所起的作用是( )
A.恢复北方生产 |
B.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
C.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
D.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
4.
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隋唐的科举制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隋唐的科举制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5.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
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 |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
7.
从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抗日战争到最后取得胜利长达14年的时间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C.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建立 | D.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
8.
“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时,他们已在横渡长江……”。材料中涉及到的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军事行动依次是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
B.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 |
C.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
D.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
11.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2016年3月20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我国1978年GDP折合美元仅仅为3650亿元,而2015年GDP折合美元则达到10.86万亿元。”我国GDP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劳动力资源充足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城市化速度加快 D. 实行改革开放
A. 劳动力资源充足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城市化速度加快 D. 实行改革开放
12.
(题文)2016年1月,教育部指出:教育改革要注重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这说明教育改革应该
①保障每一个人的公平发展权,促进社会人才畅通流动
②不断完善我国一系列教育体制,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③贯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首先加强科技创新
④从我国教育国情出发,着眼于大局,注重实效.
①保障每一个人的公平发展权,促进社会人才畅通流动
②不断完善我国一系列教育体制,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③贯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首先加强科技创新
④从我国教育国情出发,着眼于大局,注重实效.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3.
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欧洲人的手。”结合历史知识,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②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③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了西方近代的科学
④欧洲人完全照搬中国科技成就
①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②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③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了西方近代的科学
④欧洲人完全照搬中国科技成就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4.
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造成这一变化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C.美国独立战争 | D.法国大革命 |
15.
英国依仗工业革命所形成的技术基础, 在 19 世纪中期一跃成为最大的经济强国, 占据了工业霸主的地位, 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这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 )
A.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
B.使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 |
C.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D.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