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广东深圳锦华实验学校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历史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511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7/19

1.综合题(共2题)

1.
长久以来,中西文明大致沿着各自的历史发展轨迹前进。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的兴起,中华文明终于被卷入到工业文明的浪潮中,经历了文明与野蛮的洗礼,几经波折,终获重生。阅读下列材料,重温这段历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明清时期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的什么举措?西欧先进思想家著书立说,发起什么运动?
(2)材料二图1和图2说明了当时中国政治的什么特点?图3和图4分别反映西方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3)材料三的图片分别反映出中西方在经历何事件?结合图6简单评价中国的这一运动。
(4)阅读材料四,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促成《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分析图7、图8和图9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2.
大国兴衰是历史研究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考察20世纪苏联(俄罗斯)、美国的兴衰历程,对今天我们这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对实现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苏联为“加紧实现工业化”而形成怎样的发展模式?罗斯福新政有哪些“深远影响”?
(2)材料二的图片表明美苏两国关系怎样的变化?图2反映当时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3)分析材料三苏联经济数据与材料一中苏联选择的“历史道路”之间的关系。
(4)根据材料三数据显示,战后美国经济增长呈现怎样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逐步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进入什么时代?有何特征?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说美苏两国的历史发展经验能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2.选择题(共19题)

3.
(题文)“魏主宏欲变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这是《资治通鉴》上的一段史料,该史料说的是北魏孝文帝
A.澄清吏治B.发展经济
C.加强中央集权D.提倡汉化
4.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文学成就的归类,错误的一项是
A.唐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
B.杜甫的“三吏”“三别”是诗史里的不朽篇章
C.宋代词作家的代表有苏轼、关汉卿、李清照
D.明清小说的代表作《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5.
统一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之一。为维护国家统一,清朝在西藏地区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设立西域都护B.设置驻藏大臣C.设立宣政院D.派遣郑成功收复台湾
6.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A. 关注民生政策 B. 重农抑商政策
C. 闭关锁国政策 D. 禁绝对外贸易政策
7.
(题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设立五个租界B.要求设立公行
C.规定五口通商D.中国自开商埠
8.
下图内容是一则近代民间自拟的对外“和约”,从内容上看,这份“和约”最可能出现在
A.鸦片战争过程中B.英法联军入侵前
C.《马关条约》签订时D.戊戌变法失败后
9.
下图是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1934年-1937年又大幅下降,导致这种上升和下降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分别是
A.红色政权的建立反围剿失败红军长征
B.五四运动的发生红色政权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解放战争胜利
D.五四运动的发生解放战争的胜利
10.
历史影视作品能艺术地再现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四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建党伟业》 ②《南昌起义》
③《重庆谈判》 ④《建国大业》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
11.
热播电视剧《北平无战事》讲述了1948年潜伏于国民党空军的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受命于国民党彻查贪腐、参与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并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艰难抉择的故事。结合历史知识分析,该剧剧情涉及三大战役中的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2.
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13.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主要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土地所有制由公有制变为私有制的变革
B.农村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集体主义精神的丧失
14.
(题文)“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 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 年有85 篇,1959 年有15 篇,而1960 年只有1 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 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风盛行
③1958 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5.
阅读下面“1972~1985年中美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年代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6
1980年
3 755
1 059
1985年
3 855
3 840
 
A.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经贸往来B.改革开放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
C.两国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优势D.经贸发展得益于世界贸易组织
16.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了( )
A.三权分立原则B.民族区域自治原则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国两制原则
17.
下列古代文明的地理位置和文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古埃及——西亚——金字塔
B.古巴比伦——北非——《汉谟拉比法典》
C.古印度——南亚——种姓制度
D.古代希腊——欧洲——象形文字
18.
下列图片和文字表达的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 人文主义 B. 新航路开辟
C. 人和世界被发现     D. 基督教统治世界
19.
(题文)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学习归纳,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背景:欧美列强入侵,国家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B.前提:倒幕派武力推翻幕府的反动统治
C.措施:加强集权,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
D.结果:日本从此成为一个热爱和平、民主的国家
20.
1863年11月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誓言:“要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为实现此目标,他当时的首要任务是
A.制定宪法巩固独立战争成果B.积极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C.结束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1.

质量为2Kg的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从起点A出发竖直向上抛出,在它上升到某一点的过程中,物体的动能损失了50J,机械能损失了10J,设物体在上升、下降过程空气阻力大小恒定,则该物体在落回到A点的动能为:(g=10m/s2)(   )

3.填空题(共2题)

22.
下列图示书法精品,属于临摹“书圣”王羲之《兰亭序》的是
 
A B C    D
23.
下表为1980年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统计表,其中日本最有可能是
国 家
美 国
A
B
C
D
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47719
7980
11540
18287
33044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