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昭平县2018年春季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509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3

1.综合题(共2题)

1.
古今中外,制度的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一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军机大臣只能将皇上的意思照抄誊写后向下传达,而不能够对皇帝的旨意做任何的山头或者大的改动)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者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部政治文献?这部文献的制定有何重要意义?
(3)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什么精神?
(4)以上材料反映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与图一人物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这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图二反映了明朝时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
(3)依据图三漫画,指出清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选择题(共16题)

3.
九年级(1)班正在进行有关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探究活动,下列史实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C.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D.明朝时,戚继光抗倭
4.
以下与《资治通鉴》有关的史实和叙述一致的是( )
①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②该书历时十九年编成③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时的三家分晋到五代末年1362年的历史④主编是北宋学家司马迁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④
5.
(题文)在中国古代史上,有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政权(  )
A.契丹、党项族B.蒙古族、满族C.藏族、回族D.汉族、维吾尔族
6.
(题文)西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措施不包括( )
A.实行分封制B.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C.模仿汉字创造西夏文字D.印刷中原典籍
7.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儿童启蒙读物,是北宋初年一个书生编撰的。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其中为首的是赵姓。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
A.当时赵姓人口最多B.编者姓赵C.赵姓起源很早D.宋代皇帝姓赵
8.
下列是少数民族的杰出领袖,都曾建立过强大的政权,这些政权的名称分别是
A.金 元 吐蕃 契丹
B.辽 蒙古 西夏 吐蕃
C.金 蒙古 吐蕃 西夏
D.辽 元 吐蕃 西夏
9.

端午节是指我国农历的哪一天?

10.
下列关于元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吉思汗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任务
B.元朝皇帝下令蒙古将领把土地全部变为牧场
C.棉布开始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
D.《马可.波罗游记》中向世界介绍了当时都城临安的繁华景象
11.
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A.畏兀儿B.回族C.契丹D.女真
12.
下图人物是我国杰出的发明家毕升,他的重大发明是()
A.指南针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火药武器
13.
吴承恩塑造的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是( )
A.唐三藏B.孙悟空C.猪八戒D.沙和尚
14.
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的文学作品是(   )
A.《三国演义》B.《西游记》C.《水浒传》D.《红楼梦》
15.
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鼓励垦荒促进经济发展
B.出现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C.人口的增长,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D.人口的增长,加重了社会负担,阻碍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边疆地区经济的
16.
在中国古代,土地就是农民的根,没了土地等于没了生存的根。明朝末年大量农民破产逃亡,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其原因是
①官府赋役苛重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对后金常年用兵
④连年天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
下列内容不属明清八股取士规定的是(  )
A. 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 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见解
C. 文体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 D. 考生可以针对时弊,谈古论今
18.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