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梅苑双语学校2019届九年级一模卷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507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5

1.综合题(共3题)

1.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19世纪中后期,中国、俄国和日本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各国纷纷改革以应对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下边材料)

材料三 1861-1900年,俄国的工业产值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1861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万公里。
材料四 ……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更,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玉崖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举一例李鸿章的相关代表活动。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变法”主张?
(3)依次写出材料三和材料四所描述的改革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改革的影响有什么主要的共同之处?
(5)中国在19世纪中后期的“挑战”中失败了,中国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比重(%)
材料三 (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成果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比较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在科技方面的原因。
(4)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获得什么认识?
3.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其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被打破。20世纪世界格局出现过三次大变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

材料三 (见下图)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而到了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这一格局是怎样被打破的?
(2)材料二中26国联合宣言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文中“刚刚开始的战争”导致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3)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请指出下图“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了当今世界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
(4)在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中国应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2.选择题(共15题)

4.
下边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要点,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是
A.推进了大一统格局
B.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C.加快江南经济开发
D.促进北方民族交融
5.
下列内容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的是
A.尧舜禹禅让B.武王伐纣C.张骞通西域D.赤壁之战
6.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
A.郑和下西洋B.郑成功收复台湾C.戚继光抗倭D.邓世昌黄海海战
7.
清朝中期以后,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导致其落伍的主要原因是
A.闭关锁国
B.倭寇入侵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8.
“扬州八怪”中,擅画兰竹、工书法,自称“六分半书”的是
A.王羲之B.史可法C.郑板桥D.阮元
9.
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中国近代第一不平等条约 
②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③中华民国成立 
④日本法西斯制造大屠杀惨案 
⑤蒋家王朝覆灭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10.
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D.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1.
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可以选用的素材有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
12.
标语、口号折射出时代的特征。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南昌起义C.百团大战D.解放南京
13.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①遵义会议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会宁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⑦四渡赤水
A.①⑦②⑥④③⑤B.①②④⑦⑥③⑤
C.①②④⑥⑦③⑤D.①⑦②④⑥③⑤
14.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西方古国
A.雅典B.斯巴达C.英国D.罗马共和国
15.
元朝时,来扬州且在此为官三年的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来自哪里?
A.葡萄牙B.新罗C.意大利D.印度
16.
(2015新疆乌鲁木齐)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和资产阶级要求,又开启了近现代法制的先河。下列三部文献评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②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③都确立了共和政体
④都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17.
1862年,林肯曾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这里“文件”的主要内容是()
A.反对北部分离B.赋予人民主权
C.解放黑人奴隶D.建立民主共和
18.
第一次将人权写入的国际文件是《联合国宪章》,它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可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
A.根除了法西斯势力
B.使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C.极大的改变了世界格局
D.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