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在全国推行了什么制度?汉朝初年对这一制度进行了调整,请以湖南地区的史实为例说明。
(2)唐朝中央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处理西藏地区民族关系时采用过什么方式?唐朝对外交往呈现出“双向交流,兼收并蓄”的特点,请举两例具体事例。
(3)清朝前期,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和新疆的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时期,对外关系上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了怎样的制度?对外始终奉行什么外交政策?综上所述,请为今天政府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竟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注:补好裂缝,堵住漏洞),偷一时之安,……而仅摭拾(注:收取,采集)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
——摘编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摘编自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是如何评价李鸿章的实践的?基于这种认识,梁启超等人提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例说明。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同时代湖南籍革命志士“为宪法日流血的第一人立”和晚“再体造民国:第用一人的”分别2是谁?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梁启超和孙中山在强国主张上的共同之处。
材料一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一一英国。……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其中19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二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
——摘编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的休闲活动五花八门,酒馆、咖啡馆、戏院、歌剧院、公众演讲和音乐会。工业革命使女性在经济上逐渐独立,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从而催生了男女平等的观念,也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人们看到了科技所蕴藏的巨大动力,由此焕发了他们学习科技、接受教育的巨大热情,从而促进了科技教育的发展
——摘编自任海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民众观念嬗变》
材料四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摘编自刘少康编著《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请回答:(1)材料一中英国成为“巨大的工业中心”得益于哪一技术变革?材料一中的数据反映了技德国林经济从发展迅率猛,请举例该时期德国领先世界的科技发明。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市场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阶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工业化国家的社会有哪些变化?材料四反映工业化国家存在哪些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线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新的经济模式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木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茨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岳麓书社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
村料二 1950-90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平均增长率的比较表的骨架
国家 | 联邦德国 | 意大利 | 法国 | 英国 | 日本 | 美国 |
增长率 | 6.7% | 5.6% | 5.3% | 2.9% | 9.6% | 3.5% |
材料三 杜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罗斯福新政时期“开辟的一条新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举例说明罗斯福是如何“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的?
(2)依据材料二判断,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新的经济模式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与材料二现象的关系?
(3)材料三中的撒切尔夫人在20世纪80年代提到的“安全网”具体是指什么?采取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综上所述,说说对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有何启示?
2.选择题- (共10题)
A.废分封行县制 | B.废土地国有兴私有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废旧俗兴汉化 |
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
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A.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
C.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 |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 B.一五计划的实施 |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