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开拓却构成了美洲领土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近现代历史中的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后期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国家发展阶段,在危机中寻求出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令世界为之震惊,也值得世人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材料三:复兴之路》,全景式追溯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着力一个影像的中国,理性且深情梳理了中华民族167年的伟大复兴道路……和其他大国的崛起不同,中国是从内忧外患的境地中一步步争取到独立自主和国家富强的。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在那时候跌倒了,怎样重新站立起来,怎样才能有尊严地生活,知道幸福是什么感觉。
请回答:
(1)近代美国历史上进行了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维护了国家统一,请说出第二次革命的名称及影响。(2分)
(2)为摆脱危机,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中后期经历了哪两次重要的发展?(2分)
(3)请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参加中国复兴之路的探究活动,为下面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4分)
①跌倒了—— ②转折点—— ③站起来了—— ④富起来了——
(4)从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崛起与复兴的历程,你发现一个国家要崛起、要复兴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至少说出二个要素)(2分)
材料一:美国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开拓却构成了美洲领土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近现代历史中的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后期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国家发展阶段,在危机中寻求出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令世界为之震惊,也值得世人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材料三:复兴之路》,全景式追溯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着力一个影像的中国,理性且深情梳理了中华民族167年的伟大复兴道路……和其他大国的崛起不同,中国是从内忧外患的境地中一步步争取到独立自主和国家富强的。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在那时候跌倒了,怎样重新站立起来,怎样才能有尊严地生活,知道幸福是什么感觉。
请回答:
(1)近代美国历史上进行了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维护了国家统一,请说出第二次革命的名称及影响。(2分)
(2)为摆脱危机,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中后期经历了哪两次重要的发展?(2分)
(3)请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参加中国复兴之路的探究活动,为下面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4分)
①跌倒了—— ②转折点—— ③站起来了—— ④富起来了——
(4)从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崛起与复兴的历程,你发现一个国家要崛起、要复兴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至少说出二个要素)(2分)
2.
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世界性大国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灾荒,3000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一切富农甚至借机拿起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踉施塔得的水兵们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
材料二 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实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实验。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提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为了挽救材料一中描述的危机,苏俄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的“实验”是指什么?(2分)它有何特点?(2分)
(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促使我国逐步建立起怎样的经济体制?(2分)
(4)综上所述,你有什么认识或感悟?(2分)
材料一 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灾荒,3000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一切富农甚至借机拿起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踉施塔得的水兵们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
材料二 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实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实验。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提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为了挽救材料一中描述的危机,苏俄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的“实验”是指什么?(2分)它有何特点?(2分)
(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促使我国逐步建立起怎样的经济体制?(2分)
(4)综上所述,你有什么认识或感悟?(2分)
3.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一般地讲,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技术的进步。请回答相关问题:(10分)
⑴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哪个国家?(1分)工业革命后人类历史进入了什么时代?(1分)
⑵“19世纪下半期,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逐渐趋于完善,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自然科学的新突破,这些为资本主义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中“为资本主义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指的是什么?(1分)自然科学取得了新突破,请举一例。(1分)
⑶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什么为核心标志?(2分)试举一例我国近几年来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2分)
⑷2013年4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扬州市、泰州市、盐城市等12座城市为最新一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科技部强调,试点城市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区域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贯穿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请你为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2分)
⑴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哪个国家?(1分)工业革命后人类历史进入了什么时代?(1分)
⑵“19世纪下半期,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逐渐趋于完善,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自然科学的新突破,这些为资本主义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中“为资本主义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指的是什么?(1分)自然科学取得了新突破,请举一例。(1分)
⑶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什么为核心标志?(2分)试举一例我国近几年来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2分)
⑷2013年4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扬州市、泰州市、盐城市等12座城市为最新一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科技部强调,试点城市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区域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贯穿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请你为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2分)
4.
阅读下列材料:
“各国(指26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请回答:
(1)材料出自于26个国家签署的什么文件?它的签署有何重大意义?(2分)
(2)文中“法西斯轴心国”指的是哪些国家?(2分)
(3)这一场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是什么?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2分)
(4)打败法西斯后,为维护世界和平,1945年10月,成立了一个国际组织,该组织的名称是什么?(2分)
(5)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依然存在。世界已跨入新世纪,可天下并不太平。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各国(指26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请回答:
(1)材料出自于26个国家签署的什么文件?它的签署有何重大意义?(2分)
(2)文中“法西斯轴心国”指的是哪些国家?(2分)
(3)这一场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是什么?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2分)
(4)打败法西斯后,为维护世界和平,1945年10月,成立了一个国际组织,该组织的名称是什么?(2分)
(5)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依然存在。世界已跨入新世纪,可天下并不太平。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2.判断题- (共1题)
3.选择题- (共22题)
6.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是某次改革中的一项措施,意思是断绝“北语”即鲜卑语的流传,而把“正音”即汉语作为官场通用的语言。此次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 B.王安石变法 | C.戊戌变法 | D.孝文帝改革 |
11.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十九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A.取消了“二十一条” |
B.中国共产党成立 |
C.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
D.国共合作实现 |
13.
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 | B.全民族抗战时期 |
C.局部抗战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22.
美国教育部曾经公布了一份“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究其原因,四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同学甲:《共产党宣言》是一部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 |
B.同学乙:《共产党宣言》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
C.同学丙:《共产党宣言》是工人阶级夺取权力的尝试 |
D.同学丁:《共产党宣言》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23.
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这场战役发生在
A.拿破仑战争中 |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
C.科索沃战争中 |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