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6分)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又诏革衣服之制……又诏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1)材料一是对哪次改革的评价?(1分)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世界上掀起了资产阶级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迅速扩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请举出一例史实,说明上述历史观点。与此同时,中国进行了—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这场运动是什么?(3分)
材料三 30多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3)说明甲图、乙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1分)
(4)分析丙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一 “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又诏革衣服之制……又诏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1)材料一是对哪次改革的评价?(1分)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世界上掀起了资产阶级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迅速扩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请举出一例史实,说明上述历史观点。与此同时,中国进行了—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这场运动是什么?(3分)
材料三 30多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3)说明甲图、乙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1分)
(4)分析丙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2.
(4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下图。请结合该图,回答问题。

(1)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 (2分)
(2)图中B段,中华民族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请列举史实一例。(1分)
(3)从B段转为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分)

(1)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 (2分)
(2)图中B段,中华民族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请列举史实一例。(1分)
(3)从B段转为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分)
3.
(10分)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大国衰亡的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千年古国的沦丧】
材料一 在以后的时日里,它无视于西欧在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它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而依然陶醉于过去荣誉的光辉之中……在以后的岁月里,它不仅在同宗的基督教兄弟——却代表着一种新文明扩张势力的西欧十字军进攻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而且在新崛起的伊斯兰扩张势力的打击之下更是束手无策。
(1)材料一分析的是哪一古国没落的原因?(2分)
【近代帝国的崩溃】
材料二 如下图

图一 图二
(2)图二与图一相比,可以看出欧洲的版图发生了一些变化。想一想,发生这些变化的相同原因是什么?(2分)
【当代大国的坍塌】[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三 俄罗斯《独立报》曾经在一篇社论中说:“他在试图消除极权主义时扼杀了共产主义;他在试图将自由引入国家时扼杀了国家;他在试图使社会习惯于民主时破坏了社会;他试图在原有疆界内放松帝国时,既打破了疆界,又打破了帝国。”
(3)材料三所述“他”指的是苏联历史上的哪位领导人?(2分)材料三所述的基本观点是什么?(2分)
(4)“历史照亮了未来的行程”。如果中国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你觉得应该从以上大国的崩溃中汲取什么历史教训?(2分)
【千年古国的沦丧】
材料一 在以后的时日里,它无视于西欧在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它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而依然陶醉于过去荣誉的光辉之中……在以后的岁月里,它不仅在同宗的基督教兄弟——却代表着一种新文明扩张势力的西欧十字军进攻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而且在新崛起的伊斯兰扩张势力的打击之下更是束手无策。
(1)材料一分析的是哪一古国没落的原因?(2分)
【近代帝国的崩溃】
材料二 如下图

图一 图二
(2)图二与图一相比,可以看出欧洲的版图发生了一些变化。想一想,发生这些变化的相同原因是什么?(2分)
【当代大国的坍塌】[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三 俄罗斯《独立报》曾经在一篇社论中说:“他在试图消除极权主义时扼杀了共产主义;他在试图将自由引入国家时扼杀了国家;他在试图使社会习惯于民主时破坏了社会;他试图在原有疆界内放松帝国时,既打破了疆界,又打破了帝国。”
(3)材料三所述“他”指的是苏联历史上的哪位领导人?(2分)材料三所述的基本观点是什么?(2分)
(4)“历史照亮了未来的行程”。如果中国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你觉得应该从以上大国的崩溃中汲取什么历史教训?(2分)
2.选择题- (共16题)
5.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上述变化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A.戊戌变法的要求 | B.新文化运动的倡导 |
C.民国政府的提倡 | D.新中国的成立 |
9.
某同学假期参观了下列城市的著名景点,发现有一处留言是不符合史实,它是
图1 沈阳 图二 南京 图三 南昌 图四 上海

A.图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 B.图二: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
C.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始 | D.图四: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
10.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
11.
“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__________________,长江大桥武汉架。”联系前后歌谣,横线处应该填写的是
A.开国大典人民乐 | B.抗美援朝得胜利 |
C.喷气飞机翔蓝天 | D.农民翻身土改胜 |
12.
学校准备开展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变”为主题的展览活动,某学习小组进行相关栏目典型素材的收集,其中不正确的是
A.外交成就——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
B.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 |
C.对内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D.祖国统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
13.
“历史上先后发生过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中国曾与前两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但却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良好机遇。”下列成就能体现抓住“良好机遇”的是
①侯氏制碱法的发明 ②京张铁路的通车
③“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④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
①侯氏制碱法的发明 ②京张铁路的通车
③“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④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
A.①②③④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 |
14.如图所示是一种用水柱代替传统门板的“水门”,门由圆形指示灯、门框、水柱发射器以及控制电路组成,当圆形指示灯点亮5秒钟后,门被细水柱(图中虚线)阻断,圆形灯熄灭后水柱消失。灯的点亮与熄灭与普通红绿灯一样采用事先设定,以下对其控制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
15.如图所示是一种用水柱代替传统门板的“水门”,门由圆形指示灯、门框、水柱发射器以及控制电路组成,当圆形指示灯点亮5秒钟后,门被细水柱(图中虚线)阻断,圆形灯熄灭后水柱消失。灯的点亮与熄灭与普通红绿灯一样采用事先设定,以下对其控制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