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4分)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4分)
(3)两个事件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2分)
请回答: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4分)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4分)
(3)两个事件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2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帝日:“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年庚年,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
——摘自《魏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指谁?(1分)他属于哪一个政权?(1分)
(2)材料中的“北语”指哪个民族的语言(1分)?
(3)从材料中概括出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3分)
(4)本次改革在民族关系方面产生了什么作用?(2分)
材料一:帝日:“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年庚年,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
——摘自《魏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指谁?(1分)他属于哪一个政权?(1分)
(2)材料中的“北语”指哪个民族的语言(1分)?
(3)从材料中概括出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3分)
(4)本次改革在民族关系方面产生了什么作用?(2分)
2.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