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济南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469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7/17

1.综合题(共8题)

1.
材料
 
材料中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2分)这场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3分)
2.
材料 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2分)元朝“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2分)
3.
材料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清朝前期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分)
4.
材料 (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材料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遭受的哪次侵略战争?(2分)“《下关条约》”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2分)
5.
材料  1931年9月18日,和三十七年前的黄海之役几乎只差一天,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沟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东北军遵从中央指示没有抵抗。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材料是对哪次事变的描述?(2分)该事变对中国抗战局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3分)
6.
材料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依据材料,指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事件。(2分)请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一例。(2分)
7.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追随美国,中日关系呈敌对状态……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材料反映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今天,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企图通过各种方式为侵略战争翻案,这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你认为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2分)
8.
201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世界已跨入新的世纪,可天下仍不太平。某校九年级二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图文展,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让我们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吧!
第一组表解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
1914.7—1918.11
1939.9—1945.9
交战双方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集团
转折性战役
凡尔登战役

战争导火线

《凡尔赛和约》
战后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第一组收集的表格信息有残缺,请你将内容补充完整。(8分)
① ② ③ ④
第二组文汇历史
二组同学搜集到这样一段材料: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2)结合所学回答,为实现“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美、苏等国是怎样“保持团结” 的,举两例说明 (4分) 材料中“同盟国”因“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产生分裂,其正式分裂的标志是什么?(2分)
第三组聚焦现实
(日本《东京新闻》2014年1月1日社论)安倍政权决心要以建设“强大国家”的姿态来对抗全球化和中国的大国化。……安倍政权谋求的所谓“强大国家”实质上就是应对迅速崛起的中国而扩充自卫队。这将使日本成为对他国构成威胁的军事大国。人们不能不对这种因怀疑、猜测引发的军备竞争会使日本陷入安保陷阱而感到担忧。
(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2分)

2.选择题(共7题)

9.
小芳同学在班级举行历史人物图片展,下列图片符合“民族英雄”主题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无水CoCl2为深蓝色,吸水后变为粉红色的水合物,水合物受热后又变成无水CoCl2,故常在实验室中用作吸湿剂和空气湿度指示剂.

CoCl2+H2O⇌CoCl2•xH2O深蓝色现有65g无水CoCl2,吸水后变成CoCl2•xH2O 119g.

11.无水CoCl2为深蓝色,吸水后变为粉红色的水合物,水合物受热后又变成无水CoCl2,故常在实验室中用作吸湿剂和空气湿度指示剂.

CoCl2+H2O⇌CoCl2•xH2O深蓝色现有65g无水CoCl2,吸水后变成CoCl2•xH2O 119g.

12.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把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点。经过研究,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3.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它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14.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说明新文化运动是
A.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的革命运动
C.反对北洋军阀的文化运动
D.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5.
硝烟散尽,回望历史,史实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败”。下列与解放战争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中央转战陕北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百团大战D.淮海战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8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