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云南昆明三中七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460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3/9

1.综合题(共2题)

1.
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为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魏主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四: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泰国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请回答,“魏主”是谁?他力主“迁都”的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归纳“魏主”“易旧俗”的内容有哪些,回答至少包含三点内容?
(4)根据材料四,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有何看法?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据《史记》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从西晋永嘉(西晋怀帝年号,307—313年)年间到刘宋末,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多万人,形成北方民众纷纷南下的浪潮……江南成为了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地区在西汉时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地区在南朝时的发展状况?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江南地区从材料一发展到材料二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并试举一例说明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

2.选择题(共1题)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现我国北方统一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晋—鲜卑族B.前秦—氐族
C.北魏—匈奴族D.西汉—羯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