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拆散(chāi) 霎时(shà) 粼粼(lín) |
B.憔悴(qiáo) 瘫痪(huàng) 诀别(jué) |
C.树杈(chà) 怦怦(pēng) 匿笑(nì) |
D.沐浴(mù) 荫蔽(yīn) 寒颤(zhàn) |
3.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错误的是( )
A.小明变化了早晨睡懒觉的习惯。(把“变化”改为“改变”) |
B.当我走到农贸市场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删掉“当”和“时”) |
C.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物标本。(把“厚厚的”调到“放着”后) |
D.在第49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并包揽了五个项目的金牌。(把“囊括”和“包揽”颠倒过来)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__________。
【小题2】解释加点的词。
期日中(______) 相委而去(______)
期行(______) 引之(______)
【小题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小题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小题5】“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__________。
【小题2】解释加点的词。
期日中(______) 相委而去(______)
期行(______) 引之(______)
【小题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小题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小题5】“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5.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
【小题1】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试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
【小题2】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______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______;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______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______。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
【小题1】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试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
【小题2】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______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______;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______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______。
6.
阅读《春》中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小题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这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小题3】“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小题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5】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1)描写质地的:__________
(2)描写色泽的:__________
(3)描写生长旺盛的:__________
【小题6】第二段有一处是作者展开的想象。请摘抄下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小题1】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小题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这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 |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
【小题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5】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1)描写质地的:__________
(2)描写色泽的:__________
(3)描写生长旺盛的:__________
【小题6】第二段有一处是作者展开的想象。请摘抄下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语言表达- (共1题)
7.
仿照画线语句的样式,在后面写一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分句。(字数可不相同)
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芳香;生活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道理;生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芳香;生活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道理;生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