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扬州大学附中东部分校九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457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3/9

1.综合题(共2题)

1.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边有一座塑像,纪念的是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国抛弃了落后社会制度的改革者。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2)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得益于谁的改革?从材料二中,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3)从材料三中,分析指出19世纪末期的“新日本”具有怎样的特点?日本通过哪一改革成为了“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4)指出材料四中的改革者是谁?他引领俄国废除了何种落后的社会制度?
(5)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这两次改革性质的共同之处。这两次改革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2.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也关系着我们共同的未来。某校初三(12)班的同学决定围绕“资源 环境发展”办一期手抄报,以此号召大家爱护地球家园。请你与他们一起准备相关资料。
主题一:“工业文明时代的资源开发”
科技革命影响下的资源开发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资源
煤炭
、石油
原子能(核能)
主题二:“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 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汽车跑起来了,飞机飞起来了。
——《世界历史》
主题三:“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
材料二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恶化。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下列是1992—2012年世界环境日的部分主题:
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
2008年: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2010年: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2012年:绿色经济:你参与了么?
——摘编自百度网
(1)请你围绕主题一,在答题卷上对应上表中的序号之后写出相关内容。
(2)请你围绕主题二,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和新科技发明的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3)请你围绕主题三,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设立“世界环境日”的原因。
(4)结合上述主题内容,请谈谈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启示。

2.选择题(共6题)

3.
南宋时“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的现象,是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下列事件对民族融合的加强客观上有促进作用的是( )
A.商鞅变法B.靖康之变
C.王安石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
4.
诗圣杜甫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①用纸写诗  ②读活字印刷版的《史记》 ③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  ④参加科举考试
A.①②③④B.②③
C.①④D.①③④
5.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里的“贵国”实际上指的是()
A.葡萄牙殖民者B.英国殖民者
C.荷兰殖民者D.日本殖民者
6.
15、16世纪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与郑和下西洋相比,不同点是
A.得到统治者支持B.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C.促进资本主义发展D.到达非洲东海岸
7.
14—16世纪,欧洲的思想领域和商业交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人们称为“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人被发现”是指  (   )
A.法国大革命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新航路的开辟
8.
下图是小刘同学最近阅读的一本书的部分目录。他读的应该是
A.《克伦威尔评传》
B.《罗伯斯庇尔评传》
C.《拿破仑评传》
D.《华盛顿评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