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提出的科学论断。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材料三: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白《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四:朝廷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此河”的最北端是今天的哪里?请你写出“此河”开凿后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的作用?
(2)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和宋朝在农业生产上的创新生产工具各一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5)列举宋代南方商业繁荣在货币和海外贸易管理方面的表现各一例。
(6)我国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借鉴作用?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提出的科学论断。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材料三: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白《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四:朝廷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此河”的最北端是今天的哪里?请你写出“此河”开凿后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的作用?
(2)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和宋朝在农业生产上的创新生产工具各一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5)列举宋代南方商业繁荣在货币和海外贸易管理方面的表现各一例。
(6)我国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借鉴作用?
2.
不断加强皇权专制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不懈追求。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 ……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
材料三:

材料四:小明同学在北京旅游期间参观某一景点。讲解员说:这曾是清朝某一机构的办公场所,设置于雍正皇帝时期,它的设置,使皇权专制空前加强。
材料五: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吴晗《朱元璋》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的制度是哪个中央官制?创立于哪个朝代?如果按照此制度的职能分工,魏征有可能是属于哪个部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是哪个机构?为了加强统治,明清两朝还实行了怎样的考试方式来加强文化专制?
(4)从材料一到材料五,在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中的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一:

材料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 ……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
材料三:

材料四:小明同学在北京旅游期间参观某一景点。讲解员说:这曾是清朝某一机构的办公场所,设置于雍正皇帝时期,它的设置,使皇权专制空前加强。
材料五: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吴晗《朱元璋》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的制度是哪个中央官制?创立于哪个朝代?如果按照此制度的职能分工,魏征有可能是属于哪个部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是哪个机构?为了加强统治,明清两朝还实行了怎样的考试方式来加强文化专制?
(4)从材料一到材料五,在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中的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选择题- (共12题)
3.
近年来,穿越剧受到青少年的青睐。一个阿拉伯人商人穿越时空,来到我国宋朝,他可能可以经历的是?
①他把货物存放在泉州
②他在大街上看到有人卖日本扇子和东南亚香料
③他看到有人在阅读《农桑辑要》
④半夜他在瓦舍里看关于杨家将的表演
①他把货物存放在泉州
②他在大街上看到有人卖日本扇子和东南亚香料
③他看到有人在阅读《农桑辑要》
④半夜他在瓦舍里看关于杨家将的表演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6.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这句话说明的情况是
A.宋代没有出现民族融合 |
B.元朝时期有民族融合的表现 |
C.元朝时各少数民族都完全汉化了 |
D.元朝时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 |
9.
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
A.宋代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辨别方向 |
B.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航海事业 |
C.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
D.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磁针指南的作用 |
11.
有人欣赏北宋时期的某幅展示民间风情的名画时说,有“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的感觉,请问这件宝物是?
A.敦煌壁画 | B.《金刚经》 |
C.《清明上河图》 | D.《洛神赋图》 |
12.
历史影视作品是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史实,下列与史实不符的是
A.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 |
B.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 |
C.唐朝人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
D.在元朝的大都到处可见回族商人 |
13.
有学者认为宋代社会生活的幸福指数在古代首屈一指。能支持这一说法的观点是
①宋代重视科举制,实行文人政治 ②士农工商四大阶层社会地位有所变化 ③国家大一统,疆域辽阔,超过前代,社会空前安定 ④人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
①宋代重视科举制,实行文人政治 ②士农工商四大阶层社会地位有所变化 ③国家大一统,疆域辽阔,超过前代,社会空前安定 ④人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