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材料一
材料二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1)材料一中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何处?有何意义?远航为什么被废止?
(2)材料一到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3)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何启示?

材料二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1)材料一中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何处?有何意义?远航为什么被废止?
(2)材料一到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3)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何启示?
2.
材料一
材料二 金本巴瓶即金瓶,珍藏于西藏拉萨大昭寺。为乾隆五十七年(1792)所赐。通高34厘米。通体以莲瓣纹、如意头纹、缠枝纹等图案组成
①材料一反映了哪些朝代与哪个地区的少数民族关系
②材料二时期,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金本巴瓶即金瓶,珍藏于西藏拉萨大昭寺。为乾隆五十七年(1792)所赐。通高34厘米。通体以莲瓣纹、如意头纹、缠枝纹等图案组成
①材料一反映了哪些朝代与哪个地区的少数民族关系
②材料二时期,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采取了什么措施
3.
材料一
后世人嘲讽明朝以来考取功名的人说:“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造成材料一所说的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写出明清为加强皇权在政治,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后世人嘲讽明朝以来考取功名的人说:“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造成材料一所说的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写出明清为加强皇权在政治,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选择题- (共10题)
6.
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朝代 | 西汉 | 西晋 | 唐代 | 北宋 |
北方 | 965万户 | 149万户 | 493万户 | 459万户 |
南方 | 111万户 | 65万户 | 257万户 | 830万户 |
A.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 B.政府统治比较开明 |
C.城市经济趋于活跃 | D.民族融合逐渐加强 |
8.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是一首上海(古称松江)一带的人们世代相传的歌谣。人们歌颂的是一位对我国棉纺织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妇女的事迹。请你判断,歌谣中的“黄婆婆”生活的朝代是( )。
A.西汉 | B.隋朝 | C.唐朝 | D.元朝 |
9.
乾隆年间的苏州,据史料记载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千金”,根据上述材料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清朝时苏州人口众多 |
B.清朝苏州商业繁荣 |
C.乾隆年间苏州地价上涨 |
D.乾隆年间苏州农业发达 |
3.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0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