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中国古代社会不同时期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国力的兴盛都离不开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创新】 材料一 见下侧表格。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思想学术上的何种繁荣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制度创新】 材料二 见下侧图1、图2。

(2)图1、图2分别反映的我国古代各是哪两个时期的政治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
(3)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什么?“发现世界”指什么事件?
(4)综合以上内容,从国家层面如何促进科技创新方面你有何建议?
【思想创新】 材料一 见下侧表格。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思想学术上的何种繁荣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制度创新】 材料二 见下侧图1、图2。

(2)图1、图2分别反映的我国古代各是哪两个时期的政治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
(3)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什么?“发现世界”指什么事件?
(4)综合以上内容,从国家层面如何促进科技创新方面你有何建议?
2.
油画中的历史(见下页图片《宽容》)

结合图片与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油画呈现的历史场景可能发生于何时何地?
(2)观察油画,联系所学知识,归纳油画中人物提倡的两大旗号是什么?请列举蔡元培、陈独秀在此活动中的历史史实各一例?
(3)你怎样评价油画中的历史事件?

结合图片与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油画呈现的历史场景可能发生于何时何地?
(2)观察油画,联系所学知识,归纳油画中人物提倡的两大旗号是什么?请列举蔡元培、陈独秀在此活动中的历史史实各一例?
(3)你怎样评价油画中的历史事件?
3.
回顾上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新概念迭出。所提愿景振奋人心。而中国长期改革显得就事论事,冲击力不足;苏联有“500天计划改革方案,而中国长期改革的目标也只是”小康“;当苏联人期待一步跨进西方式发达社会的时候,中国”慢腾腾“地提出改革要分三步走,继续强调自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苏联改革30年,无处纪念只有祭》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苏联上世纪60至80年代先后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最终结果如何?
(2)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是什么理论?
(3)提出改革要分三步走,继续强调自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共哪此会议提出的重要战略决策。
(4)从材料及所学知识看,你如何认识中、苏改革的策略与方法
——《苏联改革30年,无处纪念只有祭》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苏联上世纪60至80年代先后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最终结果如何?
(2)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是什么理论?
(3)提出改革要分三步走,继续强调自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共哪此会议提出的重要战略决策。
(4)从材料及所学知识看,你如何认识中、苏改革的策略与方法
4.
大国关系的演变对世界局势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鲁门的“对苏联强硬”政策分裂了罗斯福建立的联盟。……斯大林也绝不想与西方和平共处。
——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材料二 冷战结束虽然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人类对于冷战的思考还在继续。“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梅森《冷战》
材料三 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中国积极倡导践行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理念。为正在失序的世界提供了新的变革动力和新的行动指南。
——摘编自腾讯网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罗斯福建立的联盟”指的是什么?二战后,美苏出现对峙的原因是什么?双方形成“冷战”局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为避免在“冷战”中的尴尬局面,西欧国家为谋求共同发展有何重大举措?
(3)材料二的观点是否正确。请你说明理由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新型国际关系的认识
材料一 杜鲁门的“对苏联强硬”政策分裂了罗斯福建立的联盟。……斯大林也绝不想与西方和平共处。
——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材料二 冷战结束虽然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人类对于冷战的思考还在继续。“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梅森《冷战》
材料三 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中国积极倡导践行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理念。为正在失序的世界提供了新的变革动力和新的行动指南。
——摘编自腾讯网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罗斯福建立的联盟”指的是什么?二战后,美苏出现对峙的原因是什么?双方形成“冷战”局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为避免在“冷战”中的尴尬局面,西欧国家为谋求共同发展有何重大举措?
(3)材料二的观点是否正确。请你说明理由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新型国际关系的认识
2.选择题- (共12题)
6.
安徽省合肥市有群岳飞后代至今鲜与秦姓通婚。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是( )
A.岳飞抗击金军取胜威胁秦桧权力 |
B.岳飞抗击金军取胜威胁宋朝统治 |
C.岳飞抗击金军中杀死了秦桧 |
D.岳飞抗击金军壮志未酬却被宋高宗、秦桧等陷害致死 |
7.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
8.
某战役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交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受重创。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有关此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此战发生于1884年 | B.此战清军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
C.此战清军主力全军覆没 | D.此战发生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9.
“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拆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入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0.
1911年出版的外国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八国联军侵华 | C.甲午中日战争 | D.辛亥革命 |
11.
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A.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 B.外交事业的发展 |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 D.现代的社会生活 |
12.
《泗阳县志》记载,1951年5月泗淮地区抗美援朝动员大会,163人光荣入伍。回顾过去的血与火的激烈战斗,我们发自内心地对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战争
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中国军事实力强于美国
④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战斗。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战争
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中国军事实力强于美国
④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战斗。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3.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
A.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 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C.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
14.
2014年人民日报评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持,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与文明的成长。”对于欧洲,文艺复兴就是这样一场唤醒新精神与新文明的思想解放运动。对此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开始时间:18世纪 | B.代表人物:牛顿 |
C.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 D.实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
16.
下面是1950~1991年,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图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 B.美日西欧呈现三足鼎立局面 |
C.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 D.西欧所占比重在不断增大 |
3.单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2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