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太平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七年级历史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437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6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和平交往,这是人类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和主流。和平往来的直接效果是人类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以及由此而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二是暴力冲突,即战争方式,这种交往方式更大的后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毁灭,许多优秀文明由此衰落。
——摘编自《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中华文明史)(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
材料二汉唐国力强盛,对外交往发达。两汉时期,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汗血马等农作物和畜牧品种,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期,西方的先进冶炼技术传入中国,唐朝音乐舞蹈吸收了西域和外国的精华,有风格多样、优美和谐的音乐作品,有雄劲(刚劲、豪爽、活泼)的健舞和柔和婉转的软舞(如《秦王破阵舞》《霓裳羽衣舞》).此外,中东地区的服饰、生活习惯也相继入中原,有西域人在长安开酒店。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下册
材料三明成祖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加强海外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云南晋宁人,有组织能力,而且能文能武,勇敢机智,深受明成祖的宠信;郑和的祖父、父亲到麦加朝过圣,与阿拉伯商人有接触,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通晓伊斯兰教诸国的文化习俗,懂得一些航海知识。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外交往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2)据材料三,概括郑和出使西洋所具备的个人优势。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汉、唐、明朝对外交往发达的相同前提条件;简要说明汉、唐、明朝对外交往的相同意义。

2.选择题(共17题)

2.
据史料记载,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观测”,共设立了27个观测点,其中南海观测点设在黄岩岛.当时给郭守敬下旨的是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朱元璋
D. 康熙皇帝
3.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 图①反映了周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B. 图②中的发明对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
C. 图③反映了宋代活字印刷技术的高超水平
D. 图④中的著作被称为“中国18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
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举办了“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为主题的人物图片展。下列不应选取的图片是
A.
B.
C.
D.
6.
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 唐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C.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7.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大发展。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现象的是
①出现了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②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海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⑤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8.
如下图是小林同学复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时制作的历史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处是( )
A.①B.②C.③D.④
9.
如图是甲同学在学校资料室找到的一幅残损的某朝代疆域图。该朝代是

A. 元朝
B. 宋朝
C. 唐朝
D. 明朝
10.
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
A.苏轼B.李清照C.岳飞D.辛弃疾
11.
如图是2011年热播电视剧《宫》的宣传海报,剧中女主人公晴川穿越时空来到了清朝.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在东北,大量人丁在建造万里长城;
②在西北,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③在西南,改土归流开始大规模推行;
④在中央,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
端午节到了,青青想到山上采些艾草(一种中药),她应查阅的著作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水经注》
D.《缀术》
13.
2012年诺贝尔委员会给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下列根据民间故事创作的描写神魔虚幻世界的长篇小说是
A.
B.
C.
D.
14.
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政府重视手工业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5.
以下是我国古代某著名小说第62回中的一段描写:“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贼来,寡人亲审。’三藏又奏道:‘万岁,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判断该小说最早成书于()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16.
如图为福建省泉州市灵山的一座碑文拓片.据此判断此碑始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7.
“我要去西藏,我要去西藏,仰望雪域两茫茫……,随处都是我心灵的牧场。”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伊犁将军B.盛京将军C.西域都护D.驻藏大臣
18.
下面史实能够说明大清封建帝国危机的是()
A.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传入中国
B.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C.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