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唐宋之际,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北宋时时期南方丝织品产量超过北方,但生产技术仍与北方有较大差距。北宋末年金人南下,北方丝织业受到巨大打击,大量北方民众南迁,纺织技术工匠也随之迁移,进而导致技术南传。南宋时期,南方以种桑丝织为业的人增多,丝织品产量进一步提高。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中国丝织业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的某天清晨,长安居民张九奴想到邻近的通轨坊(长安城坊名)一家私开的药肆买药。之所以说是私开,是因为它没有按规定开到东西二市之中,而是将坊墙拆毁一小段,直接开成一个临街的门面,做起药材生意来。这是律令禁止的,但这时坊市制度早已不像唐初那样严格。
走不多远就是好家药肆,九奴到近前才发现几名官差正宣读敕令,封闭向街一的店铺。
九奴思忖片刻,叹了口气:“只有去西市了。”约在午时,九奴来到了西市南门前,黑压压的人群正在等待开市,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人群中除了长安本地居民外,还有远来的商人——波斯人、新罗人、大食人、回鹘人、南诏人、粟特人等——衣着、语言各不相同。
鼓声响起,不缓不急,要响上二百下市门方得开启。
西市的药肆,无论是规模还是气派都是各坊小药肆无法比拟的。来自西亚和中亚的货物通过海路、陆路运到长安,其中就包括香药和其它药材,长安周围的私家药园产品和山野村民所采药物也多在此集散。
(2)下面表述中,若是从以上故事中得出的,请在相应括号内写A,若违背了以上故事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写B,以上故事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写C
①以上故事的背景是唐朝初期
②当时拆毁坊墙,临街开店是合法的
③长安西市营业时间有限制
④在长安城中可以买到来自西亚、中亚的物品
⑤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
材料三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都城汴京图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北宋都城汴京的商业和市民生活的状况。
材料一唐代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北宋时时期南方丝织品产量超过北方,但生产技术仍与北方有较大差距。北宋末年金人南下,北方丝织业受到巨大打击,大量北方民众南迁,纺织技术工匠也随之迁移,进而导致技术南传。南宋时期,南方以种桑丝织为业的人增多,丝织品产量进一步提高。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中国丝织业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的某天清晨,长安居民张九奴想到邻近的通轨坊(长安城坊名)一家私开的药肆买药。之所以说是私开,是因为它没有按规定开到东西二市之中,而是将坊墙拆毁一小段,直接开成一个临街的门面,做起药材生意来。这是律令禁止的,但这时坊市制度早已不像唐初那样严格。
走不多远就是好家药肆,九奴到近前才发现几名官差正宣读敕令,封闭向街一的店铺。
九奴思忖片刻,叹了口气:“只有去西市了。”约在午时,九奴来到了西市南门前,黑压压的人群正在等待开市,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人群中除了长安本地居民外,还有远来的商人——波斯人、新罗人、大食人、回鹘人、南诏人、粟特人等——衣着、语言各不相同。
鼓声响起,不缓不急,要响上二百下市门方得开启。
西市的药肆,无论是规模还是气派都是各坊小药肆无法比拟的。来自西亚和中亚的货物通过海路、陆路运到长安,其中就包括香药和其它药材,长安周围的私家药园产品和山野村民所采药物也多在此集散。
(2)下面表述中,若是从以上故事中得出的,请在相应括号内写A,若违背了以上故事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写B,以上故事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写C
①以上故事的背景是唐朝初期
②当时拆毁坊墙,临街开店是合法的
③长安西市营业时间有限制
④在长安城中可以买到来自西亚、中亚的物品
⑤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
材料三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都城汴京图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北宋都城汴京的商业和市民生活的状况。
2.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某班学生准备开展以下专题活动,请你和他们共同参与
活动一

长征组歌(节选)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
(1)请为以上每幅图片配一句说明。要求:从以上《长征组歌》歌词中摘录原句。
图片A______________图片B_____________图片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图文材料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活动二
为长征胜利80周年设计一枚纪念章,并对设计图案进行简要说明。设计要求:主题突出、思想性强。
纪念章
说明:___________
活动一

长征组歌(节选)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
(1)请为以上每幅图片配一句说明。要求:从以上《长征组歌》歌词中摘录原句。
图片A______________图片B_____________图片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图文材料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活动二
为长征胜利80周年设计一枚纪念章,并对设计图案进行简要说明。设计要求:主题突出、思想性强。
纪念章
说明:___________
3.
某班同学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按研究主题分3个小组,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实践活动
(1)第一组同学的研究主题是“抗战歌曲”,他们学唱了其中两首。请依据歌词回答问题。
歌曲一
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起来抵抗。
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
看最后胜利日,世界和科现曙光。
——贺绿汀《游击队歌》
歌曲二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超出境!
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鬼子顾东不顾西,叫鬼子军力不集中。
——冼星海曲《到敌人后方去》
①“歌曲一”反映出抗日战争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②“歌曲二”反映出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是什么?
(2)第二组同学的研究主题是“抗日誓词”,他们抄录了以下誓词。说出这些誓词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郝梦龄(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杨靖宇(共产党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在侵略者面前低头,就不配做中国人!
朱自清(清华大学教授):文化人应该挺身起来,加入保卫祖国的阵营。
马本斋(回民支队司令,回族):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
(3)第三组同学的研究主题是“抗战中的少年儿童”,他们找到了以下几张照片。请看照片和文字说明,谈谈你的感受。

照片说明:
图A摄于1939年,敌后抗日儿童团列队接受检阅。
图B摄于1944年,一位13岁的中国抗日远征军战士面对镜头竖起了大拇指。
图C摄于1944年,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儿童们在学习。
(1)第一组同学的研究主题是“抗战歌曲”,他们学唱了其中两首。请依据歌词回答问题。
歌曲一
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起来抵抗。
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
看最后胜利日,世界和科现曙光。
——贺绿汀《游击队歌》
歌曲二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超出境!
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鬼子顾东不顾西,叫鬼子军力不集中。
——冼星海曲《到敌人后方去》
①“歌曲一”反映出抗日战争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②“歌曲二”反映出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是什么?
(2)第二组同学的研究主题是“抗日誓词”,他们抄录了以下誓词。说出这些誓词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郝梦龄(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杨靖宇(共产党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在侵略者面前低头,就不配做中国人!
朱自清(清华大学教授):文化人应该挺身起来,加入保卫祖国的阵营。
马本斋(回民支队司令,回族):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
(3)第三组同学的研究主题是“抗战中的少年儿童”,他们找到了以下几张照片。请看照片和文字说明,谈谈你的感受。

照片说明:
图A摄于1939年,敌后抗日儿童团列队接受检阅。
图B摄于1944年,一位13岁的中国抗日远征军战士面对镜头竖起了大拇指。
图C摄于1944年,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儿童们在学习。
4.
工来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50﹣1900年部分国家工业生产在世界的相对份额(单位:%)
材料二 他是一位天才的发明家,一生有着数以千计的发明专利。曾有人评价他是现实的“普罗米修斯”,用“电”点亮了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为了纪念他,美国政府曾下令全国停电钟。在这钟里,美国仿佛回到了炼油灯和煤气灯的时代钟过后,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又灯火通明。
材料三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地下蕴藏的煤炭资源便有了空前的价值。煤成为工业化初期的主要能源。煤的大规模开采并燃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时,也必然会释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其它有害的污染物质。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工业革命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有哪些启示?
材料一1750﹣1900年部分国家工业生产在世界的相对份额(单位:%)
年份国家 | 1750 | 1830 | 1860 | 1900 |
英国 | 1.9 | 9.5 | 19.9 | 18.5 |
法国 | 4.0 | 5.2 | 7.9 | 6.8 |
德国 | 2.9 | 3.5 | 4.9 | 13.2 |
俄国 | 5.0 | 5.6 | 7.0 | 8.8 |
美国 | 0.1 | 2.4 | 7.2 | 23.6 |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1830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居首位的主要原因?从1860年到1900年,哪两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发展速度最快?材料二 他是一位天才的发明家,一生有着数以千计的发明专利。曾有人评价他是现实的“普罗米修斯”,用“电”点亮了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为了纪念他,美国政府曾下令全国停电钟。在这钟里,美国仿佛回到了炼油灯和煤气灯的时代钟过后,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又灯火通明。
——《中国新闻周刊》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你如何理解“用‘电'点亮了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材料三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地下蕴藏的煤炭资源便有了空前的价值。煤成为工业化初期的主要能源。煤的大规模开采并燃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时,也必然会释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其它有害的污染物质。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主要国家的环境污染与治理》
(3)结合材料三,你如何看待工业革命时期煤的大规模开采并燃用?(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工业革命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有哪些启示?
2.选择题- (共21题)
5.
北魏初年,有位姓独孤的鲜卑人穿鲜卑衣服,说鲜卑话。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姓刘,穿汉服,说汉话。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是
A.西晋的短暂统一 |
B.北魏定都于平城 |
C.北魏孝文帝改革 |
D.江南地区的开发 |
13.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规定政府职员互相之间称职务,民间普遍互称“先生”或“君”。这体现了当时人们彼此称呼
A.严格强调等级 |
B.遵循传统习俗 |
C.追求人格平等 |
D.多有公事相求 |
15.
新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 |
B.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 |
C.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 |
D.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
17.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这些条款体现了
A.一国两制方针 |
B.求同存异的原则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8.
古代诗歌《尼罗河颂》中写道:“光荣啊,起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灌溉土地,使一切生物欣欣向荣。你生出大麦和小麦,好叫神庙里欢度节日。”热情颂扬尼罗河的是
A.古代埃及人 |
B.古巴比伦人 |
C.古代印度人 |
D.古代希腊人 |
19.
有历史学家认为,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以上观点对“新航路开辟”理解正确的是
A.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
B.推动了近代历史学的研究 |
C.激发了人们的冒险精神 |
D.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
20.
《英国通史》中对某一历史事件这样写道:“它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这一历史事件是
A.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
B.1642年国王挑起内战 |
C.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
D.1688年“光荣革命” |
23.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段话出自
A.《权利法案》 |
B.《独立宣言》 |
C.《人权宣言》 |
D.《共产党宣言》 |
24.
罗斯福政府根据相关法律对工业进行调整,确定各企业的产品数量、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这些措施体现出的突出特点是
A.国家干预经济 |
B.调整生产规模 |
C.制止盲目竞争 |
D.改变社会制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