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矿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388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0

1.综合题(共2题)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的时期,但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和不变的追求。请回答下列问题:
【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1)秦朝的建立者是谁?他对历史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2)汉武帝时期,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请问:汉武帝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3)写出下面三国鼎立形势图中A、B、C处政权的名称。A:   ;B:   ;C:   

(4)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写出他改革的重要措施。
【总结认识】
(5)通过对以上历史问题的探究,你有什么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把因懒惰不务正业而致贫困的人及其妻子儿女收为奴隶,以此杜绝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丧失损耗)。
——***
材料三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

请回答:
(1)“管仲相桓公”之后,桓公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2)材料二中“务耕织”“尚军功”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是哪项措施。
(3)材料三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的哪一项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4)你认为改革或变法要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选择题(共4题)

3.
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是(  )
A.张骞通西域B.人口大量南迁
C.江南的开发D.孝文帝改革
4.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都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两座石窟的开凿都与哪一朝代密切相关
A.秦朝
B.汉朝
C.曹魏
D.北魏
5.
从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该学习的主要品质是( )
①实践的精神
②吸取前人的科技成果
③乐于向他人求教
④持之以恒,潜心学习和研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南宋期间,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了南方。下列对这一巨大变迁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安定
B.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C.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江南农业的发展
D.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