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试题(二)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387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4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者丰富的历史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符号一:青铜器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据CCTV——10《百家讲坛》

(1)材料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试举一例。
文化符号二:瓷器

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资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据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2)据材料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文化符号三:丝绸

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远销海外,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制成的筒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布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

——据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3)据材料,中国丝绸外传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海上丝绸之路。
2.
综合探究:屈辱、抗争、牺牲、觉醒、希望、光明在中国近代交织,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某校学生就《回望历史砥砺前行》为主题进行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屈辱与反抗并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什么?为何说它是“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困惑与希望交织)
材料二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2)因“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在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尝试学习了西方的什么政治体制?
(污秽与崇高并存)
材料三 

图1 袁世凯在天坛举行祭天仪式 图2  《新青年》杂志书影
(3)图1说明中国进入哪一黑暗的历史时期?面对其倒行逆施,以图2为阵地在思想领域高举出哪两面大旗?
(黑暗与光明搏击)
材料四 
 
材料A: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B: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4)为什么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为冲破黑暗,1915年在孙中山的号召下掀起了哪一次革命运动?
(回望历史砥砺前行)
(5)综合上述历史事件,概括指出中国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西欧纳入其称霸全球的战略轨道,但客观上却为西欧的经济联合开辟了道路。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二战后美国推行的什么经济政策?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人为加强联合成立了什么组织?说出该组织成立的目的?
材料二 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西欧和日本却经济萧条,百废待兴。通过不懈的努力,战争的创伤被逐渐抚平,与美国的强烈反差激励着西欧和日本追赶的步伐。到20世纪70年代初,整个西方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2)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终结。欧盟却日益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多极化发展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摘自岳麓版《世界历史教学参考书》(九年级下册)

(3)美苏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什么?根指材料三概括欧盟扩大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4)综上所述,二战后西欧、日本国家的崛起历程中,最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是什么?

2.选择题(共19题)

4.
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此举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
C.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
D.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
5.
资料记载“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了
A.宋辽之间维持了较长久的和平
B.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
C.辽的军事力量早打极大削弱
D.北方出现了统一局面
6.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A.宋太祖
B.朱元璋
C.戚继光
D.郑成功、
7.
“杀牛羊,备酒浆,备了酒浆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下列关于闯王李自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所率领起义军军纪严明深受农民拥护
C.1644年在北京建立大顺政权
D.1644年率军攻入北京,灭亡明朝
8.
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设厂、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
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材料叙述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
10.
他热情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这位历史人物是(  )
A.陈独秀B.李大钊
C.鲁迅D.胡适
11.
以下是某年***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发的电文:“……(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四天以后,他在电报中指出:“……第三阶段是解决徐(州)蚌(埠)两处之敌,夺取徐蚌。”与此材料相关的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2.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材料中“开启中国法治建设”最早的法律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基本法》
13.
前上海市副市长赵启正评价某一重大措施说:“(它)实现了以点带面,壮大上海,带动周边的战略效果,是经济学理论‘点轴开发模式’的典型案例。”这是指
A.开放港口城市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开放浦东新区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14.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5.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次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历史证明:要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为此,1949年4月宣告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北海舰队
16.
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 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这说明该画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什么精神(  )
A.现实主义B.理性主义C.人文主义D.蒙昧主义
17.
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都是人类民主文明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内容各具特点,下面对三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规范君主权力
C.《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三部文献都用法律手段废除了君主制度
18.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扩张的时代”,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C.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时代开始
D.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
19.
罗斯福说:“我希望得到的评价是,我首任总统时,那些代表自私自利、权欲的势力遇到了势均力敌的对手……到我连任总统的时候,这些势力会遇到克敌制胜的强手。”罗斯福对付“那些代表自私自利、权欲的势力”的主要方针是
A.国家干预
B.自由放任
C.大力扶持
D.彻底消灭
20.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提出的一个战略倡议。“一带一路”主要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
A.多极化趋势
B.全球化趋势
C.贸易自由化趋势
D.区域集团化趋势
21.
1944年6月6日凌晨,美英盟军100多万人从英国出发,强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地区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这次战役是
A.中途岛战役
B.斯大林洛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战
D.柏林战役
22.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西欧为摆脱“卒子”地位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加入北约组织B.组建欧共体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加入国际联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