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382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5

1.综合题(共2题)

1.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
战国时期,秦国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中的“卫鞅”是谁?这次改革的理论依据与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相同?依据所学知识,变法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材料三: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魏书》
材料四:龙门石窟中的宾阳洞窟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洞中主佛服饰已明显具有汉族服饰的特点。
(2)材料三中的“帝”是哪位少数民族皇帝?概括材料三、四中他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3)秦国变法前已经有很多开明的奴隶主将土地租给个人耕种;北魏改革前我国北方已经出现了“胡汉杂居”的现象。结合以上现象分析这两次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这两次改革各有何积极影响?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二个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并立政权较多,政治经济发展较为复杂,南北方的发展有较大的差异。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南北朝政权更迭示意图 图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图三胡人汉服图(穿丝绸长袍) 图四汉人胡食(吃羊肉串)
(1)材料一的图一中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是那个政权?图三、图四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二: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褥……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反映了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试从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人口技术和人们的主观努力等方面阐述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得到开发的原因。(至少答出两条)

2.选择题(共2题)

3.
课本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背离学科的严谨性。下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一位商人携带五铢钱前往南海郡做生意B.不少胡人会说汉语,汉人用上了胡床
C.各地官员均用大篆体写告示D.农民用耒耜耕地
4.
某同学拟定了主题为“古代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四个探究小课题,其中最切题的是
A.云冈石窟与雕塑艺术
B.《史记》与宗教活动
C.司母戊鼎与古典音乐
D.《论语》与佛教文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