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对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高帝纪下》
材料二: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数据来源: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材料三:“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哪次改革?根据材料概括改革的措施。这次改革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寒门子弟入仕群体比例变化的趋势和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请举例说明为了有效治理该现象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一: (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高帝纪下》
材料二: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 东晋南朝 | 隋 | 唐 | 北宋 |
比例 | 4% | 17.2% | 24.5% | 46.1% |
——数据来源: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材料三:“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哪次改革?根据材料概括改革的措施。这次改革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寒门子弟入仕群体比例变化的趋势和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请举例说明为了有效治理该现象采取了哪些措施?
2.
在历史进程中发挥重大影响作用的人被称为杰出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朕为“始皇帝”,并希望子子孙孙“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里。
——《史记》
材料二:他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建议,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艺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
——《宋史》
(1)材料一中的“朕”是谁?结合材料分析“他”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的决策对后代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艺祖”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北宋的政治特点是什么?该政治举措是为改变唐末以来的什么局面而实行的?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这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
材料一:朕为“始皇帝”,并希望子子孙孙“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里。
——《史记》
材料二:他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建议,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艺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
——《宋史》
(1)材料一中的“朕”是谁?结合材料分析“他”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的决策对后代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艺祖”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北宋的政治特点是什么?该政治举措是为改变唐末以来的什么局面而实行的?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这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
2.选择题- (共7题)
4.
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②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③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④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②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③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④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6.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下列措施中,作为日本治国的基础是▲
A.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 B.土地收归国有,向他们收取赋税 |
C.把有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 D.参照中国律令制度编订了第一部律令法典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