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改革是推动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的不竭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受同样的惩罚.....
——译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孝文帝)平常喜欢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的要义,看过之后就能讲出来......史传百家,没有不涉猎的。善谈《庄子》《老子》,尤其精通释义。......并且擅长写各种文章,一气呵成,不改一字。
——摘编自《后魏书》译文
(1)阅读材料,说说,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哪次改革的内容?依据材料指出,这一法令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材料中的观点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观点类似。
(2)阅读材料二说说,这段材料突出说明了孝文帝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其改革内容。
(3)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两次成功的改革。你认为促使这两次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一点即可)你认为评价一次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言之有理即可)
材料一 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受同样的惩罚.....
——译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孝文帝)平常喜欢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的要义,看过之后就能讲出来......史传百家,没有不涉猎的。善谈《庄子》《老子》,尤其精通释义。......并且擅长写各种文章,一气呵成,不改一字。
——摘编自《后魏书》译文
(1)阅读材料,说说,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哪次改革的内容?依据材料指出,这一法令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材料中的观点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观点类似。
(2)阅读材料二说说,这段材料突出说明了孝文帝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其改革内容。
(3)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两次成功的改革。你认为促使这两次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一点即可)你认为评价一次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言之有理即可)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面貌”为主题,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任务一(政治形势-分裂酝酿统一)

(1)请指出上图中实现了短暂统一的政权。简要概括上图所体现的政治特征。
任务二(经济发展-落后走向发展)
任务三(民族关系-碰撞之中融合)

(3)观察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边疆地区迁人内地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图二、图三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这一现象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
任务四(科技文化-传承不乏创新)

(4)请用一句话指出图四中著作的历史地位。图五中的书法作品有何特点?图六中作品的作者是谁?
任务一(政治形势-分裂酝酿统一)

(1)请指出上图中实现了短暂统一的政权。简要概括上图所体现的政治特征。
任务二(经济发展-落后走向发展)
当时南方的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开发江南,建立强大的经济基拙,以增强南方的军事力量。北方南迁的人民来到南方地区后……政府无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有需要劳动力来开发山川泽林的积极性,南迁人民有需要解决生计问题的积极性,在这两种积极性的推动下,南方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2)依据材料,概括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南方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有何积极影响?任务三(民族关系-碰撞之中融合)

(3)观察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边疆地区迁人内地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图二、图三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这一现象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
任务四(科技文化-传承不乏创新)

(4)请用一句话指出图四中著作的历史地位。图五中的书法作品有何特点?图六中作品的作者是谁?
2.选择题- (共2题)
3.
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的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面发生过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在其统治时期都迁过都。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A.长安 | B.咸阳 | C.洛阳 | D.成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