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9届九年级中考考前适应性测试(二) 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352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1

1.综合题(共2题)

1.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李老师以此为价值观目标,设计了下面的主题学习板块,请你完成各板块的问题探究。
板块一(维护国家统一)
 

图一

 

图二

 
(1)造成图一中“少了这一点”的历史原因是什么?述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利因素。
 
(2)面对图二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的?
 
板块二(捍卫民族尊严)

(3)解读下面两侧材料中的信息,概括它们的共同之处。
板块三(见证开方成就)

(4)请为下面方框内的论点,分阶段列出一例具体史实作为论据。
板块四(感受科技力量)
(5)请根据下面图片提供的历史信息,自拟主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图三1825年斯蒂芬森试验蒸汽机车  图四中日两国高速列车运行部分数据统计
2.
海洋,孕育文明,促进交往,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海洋文明国家有较多的机会见到不同民族的人,风俗不同,语言也不同;他们惯于变化,不怕新奇……海洋文化富于流动,而农业文明之上的文化偏于静定。

——田欣《安土重迁观念的产生及其变化》

(1)根据材料一,简述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政治、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2)材料二中的“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何时?分析海上贸易在“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3)写出材料三中“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并用史实说明欧洲国家是如何通过殖民扩张寻求霸权道路的。
材料四  60多年来,海军官兵始终牢记建设强大海军的神圣使命,从白手起家到潜艇、水面舰艇、航空兵、陆战队、岸防兵五大兵种齐全,从空潜快到航母、新型核潜艇形成作战能力,从沿岸近海到远海大洋,我国海军建设事业始终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在改革强军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人民海军精神》

(4)根据材料四,简述我国建设现代海军的深远意义。

2.选择题(共14题)

3.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之一。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流的有
①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②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
③签订澶渊之盟
④设立宣政院
⑤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4.
阅读下表,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493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078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837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414495
 
A.1661年到1766年劳动人民辛勤劳作
B.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大大增加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D.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发展
5.
实验中学的同学们假期组织了“红色文化”之旅的主题系列活动,下面是他们研学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其中位于山西境内的是
A.革命圣地井冈山
B.遵义会议旧址
C.平型关战役遗址
D.中共七大会址
6.
***曾谈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他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下列几种:一是斗争手段错了,提倡天主教,没有迎合中国的心理。二是洪秀全与杨秀清两权对立。三是骄傲。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其中“洪秀全与杨秀清两权对立”导致
A.太平军北伐和西征全军覆没
B.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C.安庆陷落后,陈玉成被俘就义
D.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7.
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下面年代尺中,对发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①《南京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②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③日寇占领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万以上,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行
D.④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彻底垮台
8.
新中国成立初,中国人民银行组织设计新版人民币(1953版),其中壹分币下面图案为民用汽车,其型号为苏制。这可以佐证
A.“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我国经济建设受苏联影响
9.
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免除了农民的农业税收
10.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伤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
A.法典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法典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D.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11.
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一系列方式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其“租地”的方式主要包括
①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
②兼并领主的土地
③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
④没收领主的土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2.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能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A.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日本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面对国内农奴制的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恢复经济
C.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意大利走上侵略扩张的法西斯道路
D.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美国罗斯福推行“新政”摆脱危机
13.
15世纪之前的欧洲,肖像画是国王、教皇、圣人和其他社会体系中高高在上的那些大人物的专享。到15世纪,人们喜欢将家庭成员的肖像挂在家中展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影响B.世界范围的扩大开阔了视野
C.人们追求生活上的苦行禁欲D.科技发展导致绘画水平提升
14.
“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于1804年正式颁布实施,它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否定了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原则,同时它还对家庭、婚姻、继承等社会生活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这段材料肯定的法律文献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和平法令》
15.
对下面两幅图片所示会议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

①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
②都解决了战后国际秩序问题
③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④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
美国学者亨廷屯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其他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材料反映的是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C.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D.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