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材料二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群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3)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请你概括归纳两人的观点。

北魏帝王出御图
材料一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材料一包含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根据材料分析他改革的原因。材料二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群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具有什么特点?(3)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请你概括归纳两人的观点。

北魏帝王出御图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这样,通过一场举国大辩论催生的新宪法,结束了13个州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克服了邦联体制下国家政治权力高度分散的弊端,使美国成为了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
材料二 美国在过去的岁月中曾遭遇过若干次危机,有经济的、社会的,也有政治上的。……有意义的是,人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经济、社会或政治危机,美国每次都能安然度过——或者通过国家制度的弹性和适应力化解危机,或通过国家制度的创新来化解危机,并且在危机过后愈发强大。所以对美国而言,危机也往往是转机。——肖德甫《大国之道》


《美国内战形势图》 《1922-1939年美国失业率图》
(2)结合材料二中的文字及图片,举例说明美国在历史上都曾遇到过哪些“危机”?它又是如何化“危机”为“转机”的?
材料一 就这样,通过一场举国大辩论催生的新宪法,结束了13个州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克服了邦联体制下国家政治权力高度分散的弊端,使美国成为了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
——肖德甫《大国之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宪法”指什么?它是如何“使美国成为了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的?材料二 美国在过去的岁月中曾遭遇过若干次危机,有经济的、社会的,也有政治上的。……有意义的是,人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经济、社会或政治危机,美国每次都能安然度过——或者通过国家制度的弹性和适应力化解危机,或通过国家制度的创新来化解危机,并且在危机过后愈发强大。所以对美国而言,危机也往往是转机。——肖德甫《大国之道》


《美国内战形势图》 《1922-1939年美国失业率图》
(2)结合材料二中的文字及图片,举例说明美国在历史上都曾遇到过哪些“危机”?它又是如何化“危机”为“转机”的?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对比一战前后的欧洲版图,说说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动?确立一战后欧洲版图的国际新秩序是什么?
材料二



杜鲁门国会演讲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2)二战后,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和文字,简述这一国际格局形成的过程。
材料三 下图为冯特君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中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其中美、欧、日是基础;美、俄、日是关键;美、欧、俄是欧洲一翼;美、日、中是亚洲一翼;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

(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样的新特点?结合具体史实,分析说明这种趋势是怎样出现的?
材料一

(1)对比一战前后的欧洲版图,说说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动?确立一战后欧洲版图的国际新秩序是什么?
材料二



杜鲁门国会演讲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2)二战后,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和文字,简述这一国际格局形成的过程。
材料三 下图为冯特君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中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其中美、欧、日是基础;美、俄、日是关键;美、欧、俄是欧洲一翼;美、日、中是亚洲一翼;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

(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样的新特点?结合具体史实,分析说明这种趋势是怎样出现的?
2.选择题- (共20题)
4.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段史料反映了当时
A.南方荒蛮落后 |
B.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
C.科技领先世界 |
D.政治重心南移 |
5.
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重文轻武 |
B.商业繁荣 |
C.重农抑商 |
D.等级森严 |
6.
我国的疆城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观察下面四幅疆城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集权统治面临危机 | B.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 |
C.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7.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 图①反映了周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B. 图②中的发明对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
C. 图③反映了宋代活字印刷技术的高超水平
D. 图④中的著作被称为“中国18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 图①反映了周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B. 图②中的发明对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
C. 图③反映了宋代活字印刷技术的高超水平
D. 图④中的著作被称为“中国18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3.
“地理大发现是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打破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世界贸易的范围空前扩大,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该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 )
A.历史背景 | B.必备条件 | C.主要过程 | D.重要影响 |
14.
下图是《17世纪英国“国王”与“议会”关系示意图》,对比图一和图二,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变化是通过哪部法律文献得以实现的?


图一 图二


图一 图二
A.《权利法案》 |
B.《罗马民法大全》 |
C.《1787年宪法》 |
D.《国家工业复兴法》 |
15.
冯绍雷在《普京和俄国政治》一书中说:“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在这两位强人的光环之下,俄罗斯实行开明专制,面向欧洲,跨入现代化进程,俄国由此疆域扩大、国力增长,成了打败瑞典等列强的欧洲大国。”“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的出现与俄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有着重要联系
A.彼得一世改革 |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
C.列宁新经济政策 |
D.斯大林开创苏联模式 |
17.
下图是对1801年—1911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
B.对外加强殖民掠夺 |
C.两次工业革命推动 |
D.“电气时代”的到来 |
18.
《拿破仑时代》中评价到“拿破仑个人的影响诚然是可贵的,但是只有顺应正在推进欧洲文明的那些潮流,他的影响才能起作用。”最能体现拿破仑“顺应了欧洲文明潮流”的措施是
A.发动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 B.制定《法典》,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
C.多次打败反法同盟 | D.发动对外战争,征服欧洲许多国家 |
20.
无尽的轰炸使法国大量农田变得寸草不生,近百万只羊,无数头牛和约50万匹马被消耗;近100万栋建筑物及难以计数的铁路和公路、许多桥梁、大部分工厂等被破坏。上述材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法国的影响是
A.国际政治地位大幅度下降 |
B.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
C.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 |
D.经济和基础设施受损严重 |
22.
如图所示,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像。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对希特勒打击最大的战役是


A.日本偷袭珍珠港 |
B.中途岛海战 |
C.斯大林格勒战役 |
D.莫斯科保卫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