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严复)一方面介绍、一方面“创造”而成的《天演论》……将“物竟天择”连者优胜劣败”等理论与甲午战败以后的国家命运联亲起来。该书一面世,便一纸风行。正是因为它使我们这个民族看到丁自己真实的生活条件和境地,激励了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团结保群、维新变法。
﹣﹣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
材料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文化的破产与俄国革命的成功,……当时许许多多新青年们毫不迟疑地主张建造一个“新社会”才是“彻底”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这些新文化运动所争论的盘根错节的问题,皆可以用一个更犀利有效的武器来解决。
﹣﹣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
材料三:在朝野合力推动下,新式教育高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大,其中学习一般西学知识的普通学堂发展最快,新式学堂取代学校、书院、学整,最终成为定局。普通学堂不在造就少数人才,而在造就多数国民。……本来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实行的教育变革,反而促其速亡。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哪一条约加剧了甲午战败后“国家命运”的危机?据材料一,严复的译作《天演论》为何能激励国人?写出一位领导“国人”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
(2)据材料二,概括新青年们主张建造一个“新社会”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更犀利有效的武器指什么思想?它是哪一阶级的思想武器?在中国传播这一思想的先驱是谁?
(3)材料三中的“新式学堂”出现在什么时期?哪一举措标志着“新式学堂取代学校、书院、学塾”成为“定局”?材料认为统治者进行教育变革的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与教育发展的关系。
材料一 他们到目前为止只看到过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在西欧的发展这条固定的道路。因此,他们不能想象到,这条道路只有作相应的改变,也就是说作某些修正,才能当作榜样的。
——列宁《论我国革命》
材料二 就连大力提倡国家经济干预理论的凯恩斯也在《纽约时报》携文指出:《全国工业复兴法》有可能会阻止经济的复苏,而且其实施也太仓促了。——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材料三 “冷战”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鈒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基辛格《大外交》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道路”包含哪几种形式?列宁领导俄国进行“改变”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事件的“榜样”作用?
(2)材料二中的“《全国工业复兴法》”是谁主导制定的?材料认为这一法案可能起什么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其施行的实际结果。
(3)材料三中的“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哪一国际组织最有可能约束美国“单方面独断全部问题”?列举两个“分散”美国“权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
(4)综上所述,我们应如何面对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2.选择题- (共23题)
A.30周年 |
B.40周年 |
C.50周年 |
D.70周年 |
A.矢志民主革命,推翻清帝统治 |
B.国共合作誓师北伐 |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D.国共合作抗击日寇 |
A.《十二铜表法》 | B.《查士丁尼法典》 |
C.《权利法案》 | D.《人权宣言》 |
A.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
B.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
C.产生了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 |
D.积极提倡发扬人的个性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
C.设计了联邦制共和国 |
D.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
A.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B.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
C.工业革命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 D.工业化带来了贫富分化问题 |
A.巴尔扎克 | B.莎士比亚 | C.马克思 | D.贝多芬 |

A.凡尔登战役 |
B.莫斯科保卫战 |
C.日军偷袭珍珠港 |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
A.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
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
C.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
D.“福利国家”的建成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