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18届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347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5

1.综合题(共2题)

1.
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其位置的变化折射出历史的变迁。

材料一:


(1)写出图中方框所代表的城市名称,依据材料说说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材料二:

①北京代替开封担任统一王朝首都,可以说主要是在民族斗争的背景下产生的。北京是蒙古族在汉族地区夺取的第一座最重要的城市,又一向为华北平原北部之重镇,将北京作为首都,便于控制华北并夺取全中国。

②西安赖以建都的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她坐落在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上,土地肥沃,四周群山环绕,通过关隘又可与外界相通,进可攻,退可守,渭河流经西安城北,给西安提供了灌溉和航运之便,西安是关中平原的一颗明珠,被择为都城并不奇怪,杜甫就曾写诗“秦中自古帝王都”。

③南京担任过53年统一王朝的都城,在五大古都中,南京担任统一王朝都城的时间较短。朱元璋即位之初曾到中原地区视察,打算在传统的建都地点择一都城。但他发现经过战争后,中原经济残破,人口稀少,有的城市已成空城,才决心定都南京。

④从历史来看,开封继之而起成为王朝的都城,更多是经济上的考虑。开封地处平原,位于大运河和黄河交汇处,是水陆交通便利的都会,金水河、五丈河、蔡河、汴河穿城而过,航运十分便捷,各方物资源源不断集中到开封城里,开封当时人口众多,工商业、文化均非常发达。

﹣﹣摘编自吴心《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古都》

(2)上面四则材料描述了我国不同时期的都城选择情况,请你按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序号)。依据材料概括,统治者定都时一般会从哪些方面加以考虑?

材料三:“我(王稼祥)认为首都最理想的地点是北平,北平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喉咙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重心所在。同时,它靠近苏、蒙,与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国界长而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致京师震动。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五百年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意接受。考虑到这些有利条件,我的意见,我们政府的首都应该选在北平。”

***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在1949年3月5日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宣布:新中国将定都北平!

﹣﹣林云帆等《新中国定都北京始末》

(3)依据材料,概括王稼祥认为定都北平的有利因素。

材料四:


(4)依据材料,请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一项具体建议。
2.
位于北京的故宫曾经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现在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是中华文明及其发展历程的承载者与见证者。

材料一:作为北京故宫博物院2018年的开年第一展,《国家宝藏》特展1月12日在故宫的箭亭广场揭幕,由国内9家博物馆推选的9件文物影像清晰呈现在人们眼前,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悠久与博大。

 


(1)从以下表格中任选一个主题,运用上表中的两件文物,说明该文物与主题的关系。
主题
序号
说明
(示例)
工艺

云纹铜禁是使用失蜡工艺法铸造的

皿方罍是同类青铜器中最大最精美的
 
 
 
 
 
 

材料二:明清故宫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人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军机处的特点。

材料三:近代的故宫也是中华民族艰难抗争历史的见证者,很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其中。


(3)指出两幅照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图2事件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1962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成立,中国出现了“两个故宫”。


(4)邓小平为统一台湾打造出来的锦囊妙计是什么政策?截至目前,这一“妙计”在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了哪些实质性进展?

2.选择题(共26题)

3.
与如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①宋辽之间发生澶州之战
②此战之后双方长期休战
③此战后双方又战数十年
④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贸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
下列是某同学复习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专题时归纳的“古代对外友好交往”专题内容,下列选项与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5.
某同学对中国古代王朝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非常有兴趣。他根据老师课上提供的图片资源(下图)进一步拟定了课下的研究主题。其主题应该是
A.唐朝对吐蕃加强管理
B.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
C.明朝设置奴尔干都司
D.清朝对西藏加强管辖
6.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下列能够印证此结论的是(  )
①维新人士创办《时务报》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③严复翻译《天演论》
④戊戌六君子遇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
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请同学们对近代史上十余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进行分类,以下是一位同学的分类结果,其中有一项分类不当,请帮他挑出来(  )
A.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B.张之洞、孙中山、宋教仁
C.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D.陈独秀、李大钊、鲁迅
8.
面对近代中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领域的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亡图存的出路,向西方学习就是一条重要的探索途径。下列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D.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9.
1868年2月,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主编的《上海新报》有四个版面,其中的一、三、四版为商务公告,内容有土地房产买卖和租赁,商品运输和拍卖,推销火轮船、种麦轮器和家用器具等科学成果的业务广告。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日趋加剧
C.西方商品、技术已经传到中国
D.中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10.
1930年,***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说,“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提出此言论的背景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拉开序幕
B.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嘉兴南湖
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党处于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
辛亥革命前著名民主革命家陈天华在他的《猛回头》中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外国在使馆界驻军
C.以海关税、盐税作赔款担保
D.保证严禁人民的反帝活动
12.
1950年冬湖南省修堤坝2.2万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耕地750万亩。辽宁金县某村农民拉土垫地,将1000多亩盐碱地改造为良田。农民们如此积极地投身到农田水利建设,最直接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增
B.农民分到了大量劳动工具和牲畜
C.农民积极支持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D.巩固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3.
据广西省上林县志记载,1953年底,互助组发展到741个,参加的农户2522户,占总农户的5.78%.1954年至1955年,全县先后建立了524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底参加互助合作社的农户占总农户80.1%.1955年建立了3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2月,高级社达到104个,入社农户达46091户,占全县总农户98.3%.分析这一系列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
A.广西省上林县经历了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几个发展阶段
B.从1953年到1956年,上林县基本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以上林县为代表,1956年底全国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14.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这种现象说明(  )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②企业职工纷纷脱离国营企业下海经商
③国企改革势在必行
④城乡居民收入有待提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5.
在历史演进中,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B.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进行西部大开发
16.
亚非文明古国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下列文明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A.古代中国﹣﹣楔形文字
B.古代埃及﹣﹣象形文字
C.古巴比伦﹣﹣狮身人面像
D.古代印度﹣﹣《汉谟拉比法典》
17.
如下图塑像所示人物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之一,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以其雄才大略先后统一希腊,占领埃及,荡平波斯帝国,直至印度河流域。他创建的帝国拥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三个,大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他是(  )
A.伯利克里B.恺撒C.屋大维D.亚历山大
18.
“昔日无关紧要的城镇如巴黎、伦敦和科隆等在1100至1200年间规模大致增加了一倍,1200至1300年间又增加了一倍。”这表明(  )
A.这些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
B.中世纪晚期欧洲城镇数量迅速增长
C.中世纪晚期欧洲一些城镇规模持续增大
D.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起来
19.
日本历史上经历了两次推动社会变革的重大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A.结束国家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
B.摆脱外来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
C.大大增强对外扩张的军事实力
D.全面学习所处时代的先进国家
20.
“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
A.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
B.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
C.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庶
D.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了上千年
21.
航海家阿尔比翁的航海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五日,非洲国王与白人商人商定,一个男奴换取十三条铁条,一个女奴换取十根铁条,白人商人不同意,认为女奴只能换九根铁条,双方陷入僵局。三十日,非洲国王与白人商人再次谈判,商人作出了让步,同意一个男奴换取十三条铁条,一个女奴换取九根铁条外加两个铜手镯,国王对此很满意,双方达成交易。你认为这项交易最有可能发生于(  )
A.15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过程中
B.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过程中
C.18世纪欧洲殖民者的三角贸易中
D.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前夕
22.
某同学在中考复习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进行了系统梳理。请找出其中有误的一项(  )
A.“合众国之父”﹣﹣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
B.“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独立运动
C.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抗击西班牙侵略
D.中华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
2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催生出许多新的职业。以下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中正确的一组是(  )
A.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摄影师
B.火车司机、汽车司机、宇航员
C.摄影师、纺织工人、发报员
D.电器工程师、发报员、纺织工人
24.
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改变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下列符合这一特征的历史大事是(  )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颁布
B.1776年大陆会议颁布《独立宣言》
C.1789年法国颁布《人权宣言》
D.1862年美国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5.
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提到,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以下说法最能体现材料内涵的是(  )
A.拿破仑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B.拿破仑战争彻底摧毁了罗马帝国
C.拿破仑战争完成法国大革命目标
D.拿破仑帝国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
26.
下列地图(部分)中能够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冷战对峙形势的是(  )
A.B.
C.D.
27.
2002年以专门奖励为欧洲统一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机构或事物的“卡尔奖”首次颁发给了一个“理念”﹣﹣欧元。试想其颁奖的理由有(  )
①欧元代表了欧洲一体化的思维
②欧元加强了欧洲人的共同意识
③欧元便利了成员国人民的生活
④欧元的使用标志着欧洲的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8.
英国媒体列出2050年前人类面临的十大挑战:人类基因编辑技术、人口老龄化、城市逐渐减少、社交媒体发展、自然资源紧缺、定居其他星球、增强智力技术、新地缘政治困局、汽车数量猛增以及人工智能变强。这证明
A.人类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重大社会问题
B.人类已经拥有了改造生存环境的科学技术
C.人口、粮食、社会保障、环境等问题重重
D.人类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多无法解决的难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