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远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调整统治政策)
(2)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重视农业发展)
(调整统治政策)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是什么?(2)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重视农业发展)
材料二: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
材料三: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宋书》
(3)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选择题- (共17题)
3.
(题文)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否定和违背了( )
①民族融合的作用 ②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群众的作用 ④科技文化的进步
①民族融合的作用 ②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群众的作用 ④科技文化的进步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4.
假如你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
①用高表推算节气和时间
②运用圆周率计算谷仓容积
③因地制宜种植作物
④运用《大衍历》安排农事
①用高表推算节气和时间
②运用圆周率计算谷仓容积
③因地制宜种植作物
④运用《大衍历》安排农事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5.
《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有灿烂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是( )
A.顾恺之 | B.陶渊明 | C.王羲之 | D.司马迁 |
6.
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江南地区开发 B. 北方战乱频繁 C. 经济重心南移 D. 民族融合加强
A. 江南地区开发 B. 北方战乱频繁 C. 经济重心南移 D. 民族融合加强
9.
“大一统的汉帝国扩展了汉民族文化圈,而汉武帝所具有的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使其成为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体现汉武帝是“外交设计的奇才”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
B.班超出使西域 |
C.甘英出使大秦 |
D.班勇出使西域 |
10.
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
A.《史记》 | B.《新语》 | C.《楚辞》 | D.《论语》 |
12.
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阳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
C.他因才能出众,被国君赏识,直接派到某县任职 |
D.后来,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大富翁 |
16.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17.
经过文帝和景帝近40余年的整治,西汉初年形成了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对该局面的出现,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借鉴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 |
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
C.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取得巨大成效 |
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