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集团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304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7

1.综合题(共2题)

1.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证明,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商君”变法的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哪一项?
(材料二)

(2)根据图例指出,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重要的制度?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他又创新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家思想的地位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四)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4)材料三中的“魏主”指的是谁?他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什么措施?除此以外,“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创新的作用是什么?
2.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不断发展的古代农业哺育了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农耕文明。当代初中生应该不忘国本,关注农业,热爱劳动。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工具)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农历,又称“①”,是中国的传统历法。②时,在前代历法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以立春正月为岁首,确立了农历的基本形式及计算方法,此后一直沿用。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历法的一种,特点是既重视月相的盈亏,又照顾寒暑节气,年、月长度都依据天象而定),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12个月;闰年为12个月另加1个闰月。其月份又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78页《知识拓展》
(2)请根据你的了解,完成填空:①: ②:   
(材料三)《齐民要术》书名的意思:“齐民”即平民,“要术”即谋生的主要技术,合起来就是平民百姓谋生的主要技术。
(3)材料三中的《齐民要术》总结介绍了平民百姓的哪些谋生的生产技术?)该作品在农业方面提出了哪些观点和思想?

2.选择题(共7题)

3.
下列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是(  )
①中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 
②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③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④社会上佛教盛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以下属于经济生活交融的现象是(   )
A.十六国时期,兽医术、相马术、畜产品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
B.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
C.汉人胡服,胡人汉服
D.鲜卑姓氏改汉姓
5.
如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女真族
6.
我国古代众多的石窟艺术中(如下图),形象生动的塑像、壁画、浮雕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当时影响极大的(  )
A.民族文化B.儒家文化
C.佛教文化D.道教文化
7.
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8.
《舌尖上的中国 2 》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常,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A.水稻B.小麦C.粟D.玉米
9.
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朝”或“殷商”,这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盘庚迁殷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平王东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