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子默写- (共1题)
1.
古诗文默写(11分)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 ____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
③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___。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④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⑤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二)》
⑥中庭生旅谷,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从军征》
⑦_______________,谁肯相为言! 《饮马长城窟行》
⑧《中南别业》中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 ____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
③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___。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④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⑤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二)》
⑥中庭生旅谷,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从军征》
⑦_______________,谁肯相为言! 《饮马长城窟行》
⑧《中南别业》中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2.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媵人持汤沃灌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腰白玉之环 ④右备容臭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3】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小题4】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启示(3分)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媵人持汤沃灌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腰白玉之环 ④右备容臭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3】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3.
“天坑”是如何形成的(14分)
2014年5月31日,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怪事:其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度达到60米!有目击者称当时一幢3层建筑坠入坑中,造成至少1人死亡。
2008年3月25日凌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红桥镇五阁村突然出现3个形状大小不等的巨型塌陷坑,呈直线展开,目击者称这些塌陷坑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此后,类似事件不断出现,在附近又出现多个大大小小类似的塌陷坑,共计11个。
2010年3月以来,广西省东兰县武篆镇那论村的稻田中多处泥土下陷,出现大大小小十多个新坑,加上前几年已经出现的,总共超过30个。不过这些坑规模不大,小的直径1米,大的有6米,深度最大的为6米。因不解其因,人们习惯称之为“天坑”。
想起这可怕的一幕幕,我们会忍不住去思考: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至于“天坑”的说法,有时候是不正确的。当人们发现了地面无缘无故出现一个大坑时,因不解其因便称其为“天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国从事洞穴科学研究的著名专家朱学稳指出,“天坑”是指宽度和深度不小于100米的塌陷漏斗,并由直立的周壁构成陡峭的剖面。此外,从观赏方面来说,是否壮观、雄奇、险峻,而且具备生物多样性等综合属性,也往往被认为是鉴别天坑与一般漏斗、洼地或竖井的重要标志。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天坑”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坑。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有时候是人工采矿活动将地下掏空诱发的地表塌陷,也有的是因为曾经开挖过地面而在回填时未填实,当流水渗入地下时带走泥沙,结果导致上部土体陷落。而此次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
那么,真正巨大的“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就要说到“喀斯特”一词,这词源于欧洲南斯拉夫境内的石灰岩高原,该地名为喀斯特,那里岩溶地貌发育得比较典型,于是,人们便用“喀斯特”一词来代表岩溶地貌。在自然界中,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最容易发生岩溶现象,即构成这类岩石成分的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溶解为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而被水带走。因此,碳酸盐类岩石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诸如流水浸蚀和沉积、重力崩塌等各种机械作用下,易于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
在岩溶作用强烈的地方,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可称为“天坑”。所以说,天坑就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
当这种地质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即为“天灾”。如果发生在无人居住区,则一般不具有危害性。倘若人们能够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吸引大批学者和“探洞”爱好者前往探险,寻找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喜欢探秘的朋友一定要在当地导游或向导的指引下前往,千万不要独自行动,毕竟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小题1】前三段文字写到可怕的“怪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2】下列表述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4分)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请简述真正“天坑”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小题4】怎样来科学防御人为的假“天坑”的出现?请结合文意简要谈谈你的认识。(3分)
2014年5月31日,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怪事:其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度达到60米!有目击者称当时一幢3层建筑坠入坑中,造成至少1人死亡。
2008年3月25日凌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红桥镇五阁村突然出现3个形状大小不等的巨型塌陷坑,呈直线展开,目击者称这些塌陷坑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此后,类似事件不断出现,在附近又出现多个大大小小类似的塌陷坑,共计11个。
2010年3月以来,广西省东兰县武篆镇那论村的稻田中多处泥土下陷,出现大大小小十多个新坑,加上前几年已经出现的,总共超过30个。不过这些坑规模不大,小的直径1米,大的有6米,深度最大的为6米。因不解其因,人们习惯称之为“天坑”。
想起这可怕的一幕幕,我们会忍不住去思考: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至于“天坑”的说法,有时候是不正确的。当人们发现了地面无缘无故出现一个大坑时,因不解其因便称其为“天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国从事洞穴科学研究的著名专家朱学稳指出,“天坑”是指宽度和深度不小于100米的塌陷漏斗,并由直立的周壁构成陡峭的剖面。此外,从观赏方面来说,是否壮观、雄奇、险峻,而且具备生物多样性等综合属性,也往往被认为是鉴别天坑与一般漏斗、洼地或竖井的重要标志。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天坑”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坑。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有时候是人工采矿活动将地下掏空诱发的地表塌陷,也有的是因为曾经开挖过地面而在回填时未填实,当流水渗入地下时带走泥沙,结果导致上部土体陷落。而此次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
那么,真正巨大的“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就要说到“喀斯特”一词,这词源于欧洲南斯拉夫境内的石灰岩高原,该地名为喀斯特,那里岩溶地貌发育得比较典型,于是,人们便用“喀斯特”一词来代表岩溶地貌。在自然界中,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最容易发生岩溶现象,即构成这类岩石成分的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溶解为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而被水带走。因此,碳酸盐类岩石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诸如流水浸蚀和沉积、重力崩塌等各种机械作用下,易于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
在岩溶作用强烈的地方,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可称为“天坑”。所以说,天坑就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
当这种地质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即为“天灾”。如果发生在无人居住区,则一般不具有危害性。倘若人们能够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吸引大批学者和“探洞”爱好者前往探险,寻找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喜欢探秘的朋友一定要在当地导游或向导的指引下前往,千万不要独自行动,毕竟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小题1】前三段文字写到可怕的“怪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2】下列表述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4分)
A.“天坑”是指宽度和深度不小于100米的塌陷漏斗,并由直立的周壁构成陡峭的剖面。 |
B.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 |
C.碳酸盐类岩石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诸如流水浸蚀和沉积、重力崩塌等各种机械作用下,易于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 |
D.天坑这种地质现象,如果发生在无人居住区,则一般不具有危害性。 |
【小题4】怎样来科学防御人为的假“天坑”的出现?请结合文意简要谈谈你的认识。(3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