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省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29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5/4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置身在瘦西湖公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切都是那么美不胜收。
B.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否则,所得自然不多,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没有多少帮助。
C.推广使用电子书以后,学生们摆脱了卷帙浩繁的纸质教材、参考书,书包的重量减轻了不少。
D.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一口吃成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B.两千多年前,汉朝初年的《尔雅》一书中,便有“獏体色黑驳,食竹”的记载。
C.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请代表审议时,“有权不可任性”的表述赢得高分贝掌声。
D.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学校长因病辞世,怎么会引起这么大的震动,怎么会引来学生自发而由衷的集体哀思,这是人们最想知道的。

2.句子默写(共1题)

3.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①安不忘危,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民者宣之使言。
③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④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着我们上前去。
⑤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少仁人志士追寻着一个个属于自己的“中国梦”:辛弃疾的“中国梦”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复中原、立功报国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杜甫的“中国梦”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初晴游沧浪亭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②连明:直至天明。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娇云浓暖弄阴晴”所体现的画面。
【小题2】请分析三、四两句的表达技巧。
【小题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刘心武的《舞蹈的建筑》一文,完成小题。(10分)
①“建筑是凝固音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在舞蹈与建筑之间嵌入一个“凝固”的限制词,把某些建筑比喻为“凝固的舞蹈”,也是可以的。
②在中外古典建筑里,要找出“凝固的舞蹈”的例子来,似乎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古典时代人们的思路不像如今这么多元狂放,更因为建筑手段与施工技术没有如今这么先进,所以难以“舞动”。如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建筑设计师们好比巧妇拥有庞大的米粮库,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炊事中大显身手。因此,舞蹈性思维进入了建筑设计师大脑后,舞蹈元素运用在建筑中成为可能,一些“舞蹈的建筑”应运而生。
③最先把舞蹈元素糅进设计中的,可能是某些大型运动场馆的天棚。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开风气之先,把天棚设计成仿佛往巨人肩膀后甩去的风衣,生动活泼,诡奇醒目。此种设计后来渐成范式,只是新的设计中不断花样翻新。韩国世界杯比赛场地,就是最新的一个变体。这种揉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
④人们不禁会问,如果不仅仅是糅进舞蹈元素,而是完全地“舞蹈化”,这样的建筑有可能吗?回答是肯定的。美国建筑师欧·盖里为西班牙毕尔巴鄂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几乎完全由“扭动的肢体”构成,没有一个立面是规整的。不仅天棚,所有的使用空间,包括走廊,充满了舞蹈的曲面和曲线。建成后的博物馆,通体仿佛是几个穿着紧身衣的舞蹈家在忘情的舞动中绞缠在一起。[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⑤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建筑艺术的新胜利,但这种完全“舞蹈化” 的建筑恐怕只能作为一种流派,而且是小流派而存在。这一流派的设计,要化为大地上的实际存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的机缘凑集。
⑥特别看重建筑设计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据我所知,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中国传统艺术里,跟舞蹈最相通的领域是书法里的狂草,舞剑器与挥毫墨绝对是异曲同工。他们在借鉴舞蹈时也借鉴书法,这构成一种创新优势,是特别可贵的。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相关探索目前只是停留在设计图纸阶段。中国什么时候能出现 “舞蹈的建筑”?不着急,早晚会出现的吧。 (选自《百年美文》有改动)[ww*w.z~z#step.co^m@]
【小题1】阅读文章,概括“舞蹈的建筑”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第③段画线句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来^%源:中教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第⑥段加点词“一直”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