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无误的一句是(3分)
A.面对这滚滚麦浪、袅袅炊烟,你能想象五十年前这里哀鸿遍野、万人空巷的情形吗? |
B.用别别扭扭的形式、弯弯绕绕的文字将本来明明白白的道理“艰深化”,这种学风不足为训。 |
C.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日期日益迫近,国民党和民进党相互攻讦愈演愈烈,已成掎角之势。 |
D.这两位神交已久的学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安排的学术会议上萍水相逢之后,又各奔东西了。 |
2.
为下列长单句提炼主干,正确的一项是(3分)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A.航天飞行取得了胜利。 | B.成功标志着胜利。 |
C.航天技术取得了胜利。 | D.“神舟六号”标志着重大胜利。 |
2.句子默写- (共1题)
3.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④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⑤荷叶罗裙一色裁, 。(王昌龄《采莲曲》)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⑦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⑧ ,露为风味月为香。(苏轼《莲》)
⑨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⑩ ,谁言天地宽。(贾完淳《别云间》)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④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⑤荷叶罗裙一色裁, 。(王昌龄《采莲曲》)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⑦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⑧ ,露为风味月为香。(苏轼《莲》)
⑨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⑩ ,谁言天地宽。(贾完淳《别云间》)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4.
艾在端午
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没奶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小题1】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艾成为端午节“主角”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3】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2分)
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没奶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小题1】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艾成为端午节“主角”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3】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2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