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第六中学(五四制)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244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6

1.分析说明题(共2题)

1.

   材料:郑州一位小哥坐公交车下车后,看到路边有一位流浪汉,于是点了一份外卖给了他,还嘱咐面馆如果有蚊香的话,送一些给他。6月3日,大河报对此事进行报道后,央视新闻、中青报等全国几十家媒体的官方微博纷纷转发,上万名网友评论留言,称赞这位小哥有爱心,微博上转发、点赞的网发更是多达10万。感动各方的郑州小哥获得5000元正能量奖金。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一件小事却点燃了全国数千万网友心中的善念,对于郑州小哥的行为,谈谈你的认识。(三方面即可)
(2)勿以善小而不为,向郑州小哥学习,请你向同龄人发出倡议。(两方面即可)
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种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慈善模式,正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追捧。“微公益”作为公民社会责任感新的体现方式,越来越引发大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草根平民加入到这支队伍,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在新媒体技术搭建的现代化平台上,汇成温情脉脉的爱心洪流。

据悉,你校学生会打算举办一次“微公益在行动”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请你设计一条“微公益”宣传标语。
(2)青少年参与“微公益”行动可能要付出哪些代价?可能会得到哪些回报?
(3)青少年积极参与“微公益”行动有何意义?

2.单选题(共1题)

3.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定要过共同的生活。”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D.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分析说明题:(2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