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08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4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夜幕降临,站在乌鲁木齐的红山观景台向远处眺望,河滩路上霓虹灯矗立在两旁,灯红酒绿,一派祥和美丽的景象。
B.沙漠科考队发现所带的淡水已剩不多,必须要精打细算才能走出沙漠。
C.随着2010年微博的异军突起,权威人士对这项新事物的美妙与危险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对如何指挥这项巨大而又复杂的工程,李总工程师早已经胸有成竹
2.
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闲情,是 ,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 ,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晓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茶杯几盏,就是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晓月爬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B.④③①②C.④①③②D.②③④①
3.
下列与课文有关的内容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代
B.《三峡》——《水经注疏》——郦道元——北魏
C.《爸爸的花儿落了》——《城南旧事》——林徽音——台湾
D.《雷电颂》——《屈原》——郭沫若———现代

2.句子默写(共1题)

4.
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1)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2)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一致。
(5)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当语言死亡时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 《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200年灭绝。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慢得多。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
③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黄成龙博士介绍说,中国有129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中部的土家语等。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有1000万满族人,但能说满语的人如今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的死去,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孙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
⑥语言的死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过去200年间,殖民主义是最大的破坏者,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150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300多种土著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之下。
⑦据统计,世界80%的人口讲83种主要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没有字典,没有书,你在任何图书馆或者数据库里都找不到它们的资料。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尤其脆弱。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哈里森教授把这些统称为“人类知识库”。
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去世之前谈到她对于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小题1】下列有关语言死亡的根本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了代际传承。
B.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
C.人们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
D.殖民主义及全球化经济和社会压力。
【小题2】下列有关语言死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和动植物的灭绝速度相比,语言灭亡的速度要快的多。
B.殖民主义是人类历史上造成语言死亡的最大元凶。
C.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中国有一半以上的语言都处于濒危状态。
D.文中引用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的话,有力的说明了语言死亡造成了人类历史、文化的巨大损失。
【小题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绕“语言的死亡”,文章从语言死亡的现象、语言死亡的原因、语言死亡的方式、语言死亡的后果四个方面做了说明。
B.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语言的濒危现象。
C.文章第七段的“绝大多数”一词不能去掉,用“绝大多数”表明还有少数语言是有文字记载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D.文章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2011年5月,新疆乌鲁木齐BRT1号线开工,计划7月完工。BRT1 号线全长14.9公里,起点为北京路东侧,迎宾路北侧的机械厂共交停车场,途径北京路、新医路、友好路、扬子江路、长江路、钱塘江路、南站路,终点为火车南站,其间计划设置12个站点,平均站点间距762米。
材料二:1快速公交系统可以解决公交车的拥挤和延误等2乘客乘坐快速公交系统的出行要比乘坐目前的公交车快得多。3快速公交系统车辆驾驶员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驾驶环境变得更舒适。设备更先进。从运营角度看,④BRT的投入使用,也还意味着燃料、维护、司机、存放和其他方面成本的减少。
材料三:目前,国内大中城市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BRT也成为城市解决拥堵问题、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北京、厦门、杭州、济南等市都已建有BRT,并且据业内人士估计,在接下来的几年,BRT在国内有遍地开花之势。
(1)请概括以上材料中的主要信息。(不少于3条)
(2)最近两年,除开通BRT以外,乌市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还有哪些具体措施?请你也为乌市提出一条缓解交通拥堵的合理建议。
(3)以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至少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其中两项的序号并加以改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