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兴化顾庄学区三校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03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6

1.选择题(共1题)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B.狠抓有偿补课活动能否见成效,就要看全市各校在后一阶段贯彻的力度。
C.通过系列主题活动,使广大学生成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D.学术研讨会结束后,全体与会者和外省参会成员在广场合影留念。

2.句子默写(共1题)

2.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往者不可谏,____________。   ②  ,观千剑而识器。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④  ____   ,佳木秀而繁阴。
⑤《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令初下”后,描写进谏情况的两个四字短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聚焦“PM2.5”》一文,完成下题。
①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中,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神秘、迷离、缥缈的雾,其美妙难以描摹却令人神往。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那些被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的雾,在现代都市里已渐行渐远,如今笼罩在城市里的所谓的“雾”更多的是“雾霾”。于是一个原本陌生的词——“PM2.5”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②什么是PM2.5?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分类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2.5”,即可入肺颗粒物,它是构成雾霾的主要物质。
③PM2.5的来源很广,包括人为来源和自然来源。人为来源首先是直接排放的PM2.5,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其次是在空气中间接转化的PM2.5,其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等。此外还有其他的人为来源,主要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等。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等。
④PM2.5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医学专家认为,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它的直径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的1/20,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PM2.5还会与身体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从而影响血液的输送,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严重的心脏疾病。此外,PM2.5中的某些成分还会使人体产生病变,从而诱发癌症:
⑤面对越来越超标的PM2.5,在雾霾天气下我们该怎么做呢?在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近地面空气中积聚着大量有害的气溶胶粒子,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需带口罩。早晨空气质量较差,最好不要锻炼,锻炼应选择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同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降低运动强度。
【小题1】“PM2.5”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结合文章第②段给“PM2.5”下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请提出两种治理PM2.5的具体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